敖包又叫鄂博,蒙語“堆子”的意思,敖包最早本是用作道路或界域的標志,后來演變成為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和漢族的土地廟大概差不多。敖包一般是堆石成臺,沙漠中則用柳條堆成。牧民們每年在六七月間祭敖包,儀式結束后,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娛樂活動,姑娘和小伙子則借此機會躲進草叢里,談情說愛,互訴衷情,這就是敖包相會。
這次給大家找到的是一個很特別的譜子,資源來自網上。說它特別,不僅僅是因為它是葫蘆絲專用譜,標出了打音符號和上波音符號,更特別的地方是,它保持了筒音作5的指法概念。
之前我在視頻里給大家介紹的是用筒音作1的指法吹這首曲子,對應的譜子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66i,可在這個譜里變成了335。這么寫的好處就是對于筒音作1指法還不很熟的朋友們來說,減小了難度。因為你還是用自己熟悉的指法筒音作5來吹的,譜子的唱名發生了變化,歌曲卻沒變。
譜中括號里屬于伴奏的譜子,不必在意,不過對于想練習跟伴奏的朋友來說是有用的。你可以仔細聽伴奏音樂,跟這個譜作對照。
從技術角度看,有兩個地方需要高手指點。一個是開頭一句的3標注了打音,可是打音一般用在間隔兩個同度音的,這里標注打音是幾個意思?這個問題當然也出在第二句的同樣位置。
還有一個就是第二句連續兩個5卻標了兩個打音,感覺有點過了。
希望跟大家交流。對我的視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鏈接,謝謝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