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上查看的顫音統稱為打音,其實這個打音的符號說法還是從老一輩曲譜上看到的,比如陳耀星老師作的《陜北抒懷》二胡26弦獨奏曲中,有幾處對延長高音2音和1的一拍上標注了"丁"符號,就是二胡曲譜中對"打"字的省寫,這個"丁"符號在樂曲中,只是一個手指按住本音,下一個手指二度打一下子即可、比如對2音打成232、對1音打成121、凡是"丁"符號,相當于后來統一稱呼的二度上波音。
2??從字義上理解了打音為一次擊弦,而顫音的字義不只是擊弦一次,甚至多至自由延長到音符時值結束。這種顫指次數較多的左手技巧,就要區別于"丁"打音了。六十年代前民間拉二胡有用空弦伴過門說唱習慣,也有在延長拍中"丁"音增加曲調的律動。如今,這種左手打音技巧就是個波音效果。
3??"丁"是某手指抬起較高,掌指及指關節運動,快速靈活地擊打一下,而顫指的指尖端離弦不可太高,離遠了會影響顫指頻率和勻速。我注意觀察閔惠芬大師的顫指效果顆粒飽滿,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也如同打擊樂中的鼓點節奏,有的人由于掌指肌腱處于松弛,沒有一點收縮感,所以顫起指來就被動無彈力也快不了。你想練顫指,可以在上把內外弦中練習,特別一四指要多練。
4??通常顫音的手指要快速,注意本音節拍的延長,顫音在江南絲竹曲調中也相當于加花兒自由。在曲譜中可以見到二度顫音121、三度顫音131、小三度顫音353、就是上方的手指按住主音,下方的手指按照曲譜標注幾度關系顫指。凡是用NN波浪符號的時值都在一拍內,再往下看長時值的顫音又有不同標注。
5??還有一種字母表示的"tr"標在音符上方,也是顫音符號,它區別于"丁"音和上波音下波音的短時值,你只要見到tr符號,可以根據主音時值,根據樂曲情感快顫或慢顫,長顫(數拍)或短顫(一個音符),《江南春色》引子后的i音自由延長并漸弱,而顫指時要根據樂曲時值。比如第一段結束前有兩處:i6?、樂曲要求遲到顫指,就是i6拉響后再逐漸顫指,突出江南美景盡收眼底!
6??"tr"顫指與上波音下波音有共同之處是在主音上方標注tr后,如果有特殊要求,還會標注大二度、小二度、大三度、純四度等,在tr上方再加注,比如《賽馬》中對1音要用草原馬頭琴風格三度顫指、在《第二胡狂想》曲中,還有對降半音后再半音顫指的難度(相當于全音1/4指距顫指,所以曲譜上有標示,演奏時指距錯了,即為音不準會被扣分。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