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長弓是二胡最基本的運弓技巧,也是每天必須練習的一項基本功,下面是二胡國樂為大家整理分享的兩位二胡名家關于慢弓運弓的視頻及文字講解,希望對廣大胡友有所幫助。希望大家轉發給身邊的胡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五一小長假到了,預祝大家假期愉快!
趙寒陽講解二胡慢長弓
二胡基本功----慢長弓
慢長弓拉不好,尤其是較強力度的慢長弓拉不好,真正的原因,是未能掌握其方法,是不得要領。在方法不對要領錯誤的情況下,怎么努力用功,都白搭,在這個問題上,汗水與收獲不僅并不成正比,反而有可能在錯誤的方法之下,越練越錯越練越糟糕。
慢長弓要領:
關鍵的是,要學會運弓系統(弓子,手部,手臂,肘部)重心的調整和重量的分配。在運弓意識上,要有將運弓重量和力量往兩種不同方向分配的意識。一個方向,是壓弦的方向;另一個方向,是推動弓子左右行走的方向。這兩個方向力量分配的比例的不同,將構成千變萬化的不同弓壓與弓速的各種組合。
強而慢的長弓,主要力量和重量要調整向壓弦的方向,在左右推拉的方向上的重量和力道要非常小,手部要產生下沉和往弦壓的感覺,并且不要產生墜向左右方向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穩住弓子不至于在推拉方向上速度過快。否則,你必然很快用完全弓的長度,老是感覺弓子不夠長。業余人習慣于慢而弱的長弓,習慣于快而強的長弓,即只習慣弓速快則壓力大弓速慢則壓力輕這樣一種常態,對相反的壓力與弓速組合狀態不注意練習或者是根本沒有這種意識去練習,因此常處理不好壓力強弓速慢、壓力弱弓速快這樣的弓法,更別提各種組合的過渡和變化了。慢長弓拉不好,尤其是具有輕重和快慢變化的長弓拉不好,必然與這兩種力量分配不當、調整不嫻熟直接相關。
兩個步驟去練習:
一、學會只壓弦,不推拉。
即只將手部的重量通過弓毛壓到弦上,弓子在左右方向上不動,并支持住不少于十秒鐘,注意支持過程中,手部不要僵硬,注意放松的感覺。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用來壓弦的力量,應當主要是手部和弓子的重量,手指手腕的一定的緊張度,只是被動地為了傳遞重量的需要,而不是主動地使用肌力去壓弦。在保持壓弦的過程中,你要有松馳而又沉穩的重量下墜感覺。分別練習弓尖、中弓和弓根,尤其是弓尖。
二、學會控制力度
再接著在保持較強的壓弦力度的情況下,試著分出一點重量和力道給左右推拉弓子的方向,讓弓子運動起來。多嘗試分配出來的力道和重量的大小程度,學會以各種不同的速度與壓力組合運動弓子,并注意音色。
后再次強調,慢長弓,左右方向需要的力道與重量,是相當小的,你應當把主要的重量和力道用來壓弦,而不是用來推拉。
孫凰講解二胡慢長弓
二胡慢長弓練習技巧
常言道“弦樂的弓子聲樂的氣息”,可見運弓的重要性。慢長弓是指用全弓拉出較長的聲音,他是拉二胡的基礎,也是其中的重點與難點。練習慢長弓不單是拉出長音,它還是速度、力度、音色、氣息等控制的訓練途徑。
慢長弓練習要求運弓平穩勻直、弓速緩慢、換弓換弦痕跡小。就如練太極拳表面要求松、慢、圓、勻,所要達到的體悟狀態則是沾、連、粘、隨。這與二胡慢長弓有驚人相似之處。
運弓平穩勻直,平是指弓要持平,保證弓桿與琴皮垂直,這時琴弦振動能以最高效率傳給琴皮,因有琴桿存在,不能達到真正的垂直狀態,只能最大限度保持弓桿與琴皮垂直;弓子運行線路保持在一條直線上,不要向上下前后偏移走出弧線,如擦弦角度發生變化,弦振動方向、振動效率、發音也會變化,這是發音穩定的前提條件。所謂穩,即練習時要追求一弓聲音的力度均勻,不要忽強忽弱、漸強漸弱,這是練習要求,實際演奏中的力度變化那是另外一回事。
弓速緩慢是指練習慢長弓時,在聲音連貫不失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放慢運弓速度。
換弓換弦痕跡要小,一方面是縮小換弓停頓時間,另一方面是減少換弓時出現雜音。具體方法是:當運弓即將接近端點前,手腕與手指逐漸調整到起始狀態,這也是常說的當大臂、小臂運行到極限時,手掌與手指繼續向前運行幾厘米,這對縮小換弓停頓時間能起到重要作用,換弓的瞬間,手形保持不動,大臂小臂帶動弓子運行,因為換弓時手腕與手指的動作參與很容易產生雜音,產生明顯的換弓痕跡。
初期練習慢長弓首先要掌握正確的持弓運弓方法,右手盡可能放松,用心體會速度運弓速度、弓毛對弦壓力與音色的關系,避免馬尾與弦之間壓力過大出現咯咯的噪音與壓力過小打滑而出現發虛的聲音這兩個極端情況。在此基礎上努力找到貼弦的感覺,感到馬尾與弦有阻尼感(馬尾與弦之間的摩擦力的存在),就是弓與弦之間有一種“澀澀的”手感。有人稱之掛弦、咬弦等,都是指的這個摩擦力。找到了這種摩擦力的感覺,二胡運弓就有著力點了,力就會有處可使,不會出現英雄無用武之地。把這種最佳用力感覺熟練掌握,并尋求弓速、弦壓與音量的虛實關系,增強對弓子的控制能力與技巧,慢慢形成下意識動作,最后達到“意到、氣到、力到、音到”的程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個漫長的過程。
右手用力要點是大臂帶動小臂,當手在揮動一個鞭子與揮動一根棒子的感覺會完全不同,揮動鞭子比較靈巧輕松,揮動棒子則不然,感覺比較笨拙費勁,可以理解為:鞭子中能量以波的方式傳遞,揮動棒子一般機械做功的方式傳遞(個人理解不一定正確),能量以波的方式傳遞效率相對較高。手臂放松的情況下,揮動手臂如揮動手中的鞭子;如手臂僵硬則揮起來不但費勁,速度也是個問題,拉琴要不一會兒手就會覺得比較酸脹,力量用得大能量傳遞效率低,部分能量消耗在緊張的肌肉中,加速了肌肉疲勞。所以運弓中必須保持放松,當然,放松時相對的,不是完全放松,完全放松就做不成什么事了。只能在保證持弓、運弓應有力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放松。
運弓過程中貼弦力是利用杠桿原理通過手指加上去的。杠桿原理如同常見的衡器稱桿,同樣重量的稱砣,在近秤鈕處秤鉤所需的物體輕,在遠離秤鈕處秤鉤所需的物體較重。在運弓上也是一樣,加在弦上的壓力如同稱砣,這個壓力保持不變,則手指加在弓桿上的力則時刻在發生變化,自弓根到弓尖用力逐漸加大,反之亦然。在實際拉琴時很少關注這個力度的變化,只要保持摩擦力大小一致就可以了。
關于一弓多長時間為宜,這個沒有確切標準,一般盡自己的能力達到最慢且音色圓潤而且不間斷就可以。在練習慢長弓時也可以配合呼吸進行,即拉弓時吸氣推弓時呼氣,讓呼吸隨運弓緩慢均勻流暢的進行,在演奏中的呼吸則隨樂曲節奏進行。慢長弓不是為了慢而慢,當然慢也是一種功夫的體現。
練習慢長弓時可以按每分鐘60拍速度,一拍一弓、兩拍一弓、四拍一弓、八拍一弓、十六拍一弓這幾種弓速各拉一會兒,靜心體悟弓弦之間的微妙關系。
上一篇
琵琶詞二胡獨奏,琵琶二胡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