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于文華歌曲二胡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于文華歌曲二胡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誰才是趙本山的伯樂呢?真的是姜昆嗎?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趙本山由“二人轉“的民間藝人,搖身一變成為了中國的“小品王“,華麗轉身“貴人“姜昆也!
那一年,中國廣播說唱團團長姜昆率團在遼寧沈陽演出,觀眾反應并不強烈!大多數觀眾認為“二人轉”更有趣、更搞笑!尤其是趙本山一伙的演出萬人空巷樂趣無窮!
姜昆老師看了趙本山的演出后,倍加賞識并大力推薦!當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中國“小品王“趙本山橫空出世經久不衰!趙本山的小品幾乎是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免檢產品“,“霸屏“二十幾載膾炙人口!
后來,趙本山因身體原因“息演“于江湖,大多數人很不習慣沒有趙本山的“春節聯歡晚會“,仿佛“晚會”沒有高潮意猶未盡!
趙本山曾經說道:“沒有姜昆老師就沒有我趙本山的今天”。感激之情躍然紙上!
姜昆老師亦是中國相聲界“泰斗”級人物,惺惺相惜亦成佳話!
這個就和侯寶林把相聲帶進人民大會堂同出一轍,時代前進社會進步,文藝作品的演出是國家重視,沒有國家的文藝要為人們大眾服務,他們怎么能進的廳堂?侯寶林把相聲“帶進”人民大會堂?你以為大會堂是商演的地方?老侯以前還去過達官顯貴的堂會了。
對于這個問題,趙本山親自做過回應,他說:如果當年沒有姜昆對我的鼎力相助,也許就不會有我今天的成就,他對我的這份知遇之恩,我會銘記一輩子。因此,姜昆就是趙本山的伯樂,這件事情,趙本山自始始終都是認可的。
趙本山生于1957年的鐵嶺市,但是童年的趙本山并不幸福,在他6歲的時候,母親病逝,父親遠走他鄉,趙本山幾乎成為了孤兒,為了討生活,趙本山開始跟隨盲人二叔學藝,拉二胡、吹嗩吶、拋手絹、唱二人轉等等可以說樣樣精通,尤其是三弦的水平更是出類拔萃,這些經歷對于趙本山而言,是后來成名的基本功。
1974年,趙本山加入了公社曲藝宣傳隊,開始專門從事曲藝表演,之后趙本山憑借自己扎實的基本功,開始慢慢走紅,在1982年,遼寧省舉辦的第一屆農村小戲調演中,趙本山憑借《摔三弦》中盲人的角色,一舉成名,開始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演員。
1987年,趙本山表演《瞎子觀燈》,一炮走紅,曾在沈陽演出五六百場,引起了巨大轟動,之后,30歲的趙本山調入了鐵嶺市民間藝術團,并成為東北地區小有名氣的演員,但是當時的信息并不發達,趙本山的名氣也僅僅局限在東北甚至是遼寧省內。
相比于趙本山而言,姜昆的演藝經歷可謂順風順水,而且姜昆早年也是在東北,不同的是姜昆被馬季發現后,調入了北京,憑借《如此照相》開始一炮走紅。
1983年,在姜昆等人的組織下,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正式播出,姜昆不僅是組織者,而且還是主持人,而且也是演員,當時的春晚影響力巨大,姜昆一下子成為當時最火爆的演員之一。
之后的幾屆春晚中,姜昆不僅擔任主持人,而且還向春晚推薦了不少優秀人才,比如陳佩斯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姜昆可以說是當時的春晚的伯樂,以至于許多演員在多年后,回憶起姜昆,還將其比作伯樂,當時的姜昆既有伯樂的眼光,也有伯樂的名氣。
1987年,時任中央廣播說唱團團長的姜昆應邀到鐵嶺演出,當時的姜昆可謂名氣大火,在各地演出都是一票難求,場場爆滿,不過此次東北演出的姜昆卻在鐵嶺碰了壁,鐵嶺演出到一半,人都走的一大半,這對于姜昆而言,還是首次遇到。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于文華歌曲二胡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于文華歌曲二胡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上一篇
二胡笛子吹奏渴望,二胡,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