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二胡演奏麻將歌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二胡演奏麻將歌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面紗》張藝興
本周飆升榜排名第一的歌曲是張藝興的《面紗》。張藝興新EP《西》的主打曲《面紗》率先上線,整個畫面可謂酷炫,張藝興形象百變,不少中國元素出現在其中,比如二胡、麻將、竹林、燈籠等,這首MV中西合璧,非常具有沖擊力,吸引了許多人。
無論現在還是過去,養老的渠道是很多的。從總的來說,人們養老大體還是體現了“三個一點”的原則,即本人儲存一點,兒女接濟一點,國家補貼一點。從具體的情況看,凡人過六十,兒女都成家立業了,即使是農村老人,大都通過打工存下了一些養老錢,我們小區有一伙背二哥都是沒有工作的,他們大都七十左右了,還能背二百至三百斤一背的沙上樓,一天能掙兩百至三百元。象現在這個社會,凡勤勞一點的,都能存下一定的養老錢。再加上兒女給一些,國家補一些,養老應優于過去任何歷史時期?,F在你從城里轉一圈,大街,小巷,茶館,公園,河邊,橋下,廣場,那都是老年人的天地?;蛱瑁虼蛉蚓殑?,或唱歌,或拉二胡,或打麻將,打長牌,或唱茶,你能看出他們的養老之憂嗎?
我覺得,退休老人學二胡的越來越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退休后為了豐富晚年生活,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樂,選擇學習二胡。也有選學其他樂器的,但選擇二胡可能更多一些。
二、二胡是民族樂器,平時見得多、聽得多,也覺得好聽。比起其他樂器,二胡一般更為大眾所熟悉和接受。現在的老人從小一般接觸不到西洋樂器,肯定對西洋樂器比較陌生。所以很少有老人會去選擇學習鋼琴、小提琴之類的。
三、以為學習二胡比學習其他樂器容易,所以選擇了二胡,希望用較短的時間掌握一門樂器,很快就能參加社區文娛活動或在家自娛自樂。
四、二胡便于攜帶,體積不大也不太重,隨身就能帶至學習和活動地點,比較方便。不像古箏、揚琴、鋼琴這樣的樂器,很難隨身攜帶。
雖然老人學習二胡的很多,但真能夠學出點名堂的不多。大多數人學來學去都在初級樂曲里打轉轉,能拉中級樂曲的也很少。原因就是誤認為二胡是容易學習的樂器,而實際上二胡是民樂中最難學的樂器。滿以為能快速學會,結果碰上了硬茬,便漸漸失去了信心。還有就是一味自己摸索自學,結果不斷地走著彎路、回頭路,效果自然是少慢差費了!老年人如果真想快些提高學習成效,建議還是去參加一段時間的專門培訓為上策!
我是一位二胡愛好者,今年61歲,去年退休后,拉二胡成了我退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都要拉一個多小時,天天如此,已成習慣。我是從小學五年級開始自學二胡,經過幾年的摸索學習,到高一時,加入了學校宣傳隊的樂隊,同時,在當地生產大隊的樂隊執掌板胡,逢年過節時到處參加演出。青少年時期的這段經歷,一直在激勵我不斷學習二胡,提高技藝,去年,我又報名參加老年大學二胡班,繼續學習提高,可以說,二胡是我最愛,伴我度過一生。在此,作為一個喜歡二胡的過來人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是傳統文化影響。五六十年出生的退休老人既受過傳統文化的熏陶,又經受過現代樣板戲的洗禮,對傳統文化特別是地方戲曲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結,而二胡在地方戲曲中使用廣泛,比較普及,深受大眾喜歡,給我們這一代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退休后選擇學習二胡、打發時光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二是曾經接觸過二胡。二胡作為民樂的主打樂器比較常見,生活中總有家人、親戚或鄰居拉二胡,或多或少接觸過二胡,有時甚至好奇還拿過來鋸幾下,感到很開心好玩,正是這種兒時的味道根植于心,到老時還不能忘懷,感覺還是學二胡順手。
三是二胡比較好學。二胡里外兩根弦,比起小提琴等弦樂簡單易學,只要知道1234的音位和指法,稍加練習,即可入門。當年,學習拉二胡的人多是從歌曲《東方紅》《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紅極一時的歌曲入手的,一來兩首歌曲旋律熟悉,二來譜子簡單易學,拉一段時間就能拉出個調調了。
四是二胡便于攜帶。二胡是非常大眾化的樂器,兒時曾用圓形的罐頭盒做琴筒,用個樹枝做琴桿,自制二胡,當時二胡價格比較便宜,拉二胡的人多時合奏取樂,人少時獨奏解悶,可在家中、路邊拉,也可在田間地頭拉,走到哪拉到拉,便于攜帶。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二胡演奏麻將歌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二胡演奏麻將歌曲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