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以前的二胡演奏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以前的二胡演奏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二胡是上世紀40年代,由劉天華經過演奏方法的改良,由原來的只有第一把位演奏,改為效仿小提琴,擴展為第二、三、四,甚至第五把位的演奏。從此,二胡進入了發展的階段。
到了50到60年代,二胡的制作進入了發展階段,先后由圓桶的,改到六角的和北京式的前八角后圓的樣式,并且對蘇式六角二胡進行了輕工部的定型
精選歌曲賽馬 采茶 茉莉花 獻上感恩二泉映月 豐收歡樂而歸化蝶 弘歌梁祝 償還北風吹 神化喜送公糧 戀歌奔馳在千里草原 雨夜花春風吻上我的臉 讓心靈展翅高飛為了誰 心太軟采茶撲蝶 后來疏梅弄影愛新覺羅一剪梅 小薇紅軍哥哥回來了 家鄉康定情歌 中花六板秋來秋去 暗香懂你 緣定閑居吟 他一定很愛你
首先更正一下,由于二胡無法拉出歌曲的歌詞,即便是同一首歌曲用二胡演奏出來后,就變成了沒有歌詞的“樂曲”,而不再是“歌”!
問題的答案取決于三個方面:
1.二胡本身的音質就比較好聽。
2.二胡的演奏達到一定的水平。
3.演奏的樂曲本身就具有優美動聽的旋律。
三者缺一不可!
先說說二胡本身的音質。
假如二胡本身的音質很差,即便演奏水平再好,選取樂曲再好聽,演奏出來的效果也不會好聽。
說說二胡的演奏水平。
只有當二胡的演奏達到一定的水平,能表達出樂曲所要表達的情感時,才有可能會好聽。
那些曲子好聽要看你喜歡深沉悲涼,還是歡快的。
深沉悲涼的代表作有 二泉映月 江河水 蘇武牧羊 為代表的作品。歡快的那就太多了賽馬 北京有個金太陽 等等
二胡這種樂器發出來的聲音有點兒憂傷,可能是我聽二胡演奏家閔惠芬老師的的二胡曲感動著自己的原故。又有“瞎子阿柄”(華彥鈞)的“二泉映月”的印象太深,聽著聽著會感傷,總覺得二胡可能帶給我們的就是悲哀。
我是通過聽上海音樂院的閔惠芬老師拉的二胡曲,多數都略顯不亢奮狀態,曾經我也學過二胡,不過都是初始階段的練習方法,彈奏的曲目是“文革時期的紅歌”,其實并不設計曲風曲目。
只是比較適合悲情一些的感覺,樂器演奏和伴奏完全不同,如果是演奏那就選“二泉映月”類似的曲目,還有激奮一些的“賽馬”和“萬馬奔騰”等,如果是伴奏或合奏什么曲目都很好。
(圖片來源網易云~“長相思”演奏者:黃江琴、付娜)
前段時間我總聽“長相思”,是古箏演奏和二胡演奏的對話感覺,雖然是用樂器的表達,更像是二個人在交談,循環了無數遍,二胡這種樂器發出來的聲音,必須看心情,高興時就拉快節奏的,情緒低時就拉慢節奏的,用它表達心境恰到好處即可。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以前的二胡演奏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以前的二胡演奏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