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搜索二胡主頁背景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搜索二胡主頁背景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以前買過一把二胡,遇到天晴干燥的天氣音色就會高亢明亮,遇到稍微濕度大或快下雨時二胡發音就會沉悶,這種二胡蟒皮蒙的比較松。一般蟒皮蒙的緊的二胡都是在稍回潮的天氣,也就是在變天的前夕音色變得柔和,音質更佳且不會有燥音。此外,在買琴的時候可以用手輕壓亦可感覺到蛇皮松緊。
以上僅個人看法。
應"首頁"邀答!
怎樣辨別二胡蟒皮的松緊?
答:用西醫診病的"視、觸、叩、聽"來辨別二胡蟒蛇皮的松緊。
1??視就是看,拿到二胡,從音窗對光看到透亮為皮薄,暗而不透亮為皮厚。其次是辨別蟒蛇皮的鱗片格數,對角線在11~14格之間的皮為厚薄適中。有人認為8~10格為佳,你要考慮到二胡筒面小,蒙這么厚的皮其音色可以,但就是音量偏小,皮蒙緊了在演奏時手感硬、如果皮蒙松了,音會變鈍變悶。
二胡蟒皮是鳴膜,音膜,你想一想,蟬的鳴膜薄其音就高亢明亮,笛子鳴膜也講究質量和貼法,笛聲才悠揚、好喇叭的音盆,耳機的音膜都講究的厚薄適中,所以這高檔二胡音膜還講究蛇肛門向前1米之間背部的對稱部位為佳,這種蟒皮蒙好了看上去鱗格對稱上線無扭曲。
2??觸就是用手指按壓皮膜,高檔的蒙皮手指按下去有韌性而一定的起伏,這種皮膜在演奏《江河水》曲調的壓揉時,皮膜能產生起伏效果,而且演奏的手感適中,如果皮厚蒙得緊按壓如板,發音就窄而不渾厚。好二胡講究音色,音質包括音量。
3??叩是用指甲背敲擊皮膜,當皮膜上無碼無墊子時,指甲背面彈叩膜中央。
4??聽出彈叩時有共鳴的金鼓聲(音鼓),音量小的為皮厚,這種共響的聲音只有皮膜厚薄適中,蒙皮松緊適中,筒的木質致密結構適中才具備的。你如果無法辨別,可以對厚皮薄皮、大鱗格小鱗格的二胡進行彈叩鑒別。
這個應該這樣說吧,技術境界達到一定程度后,都是英雄所見略同,使用的弓法指法都是差不多的,人們也常常說八九不離十,最先推出的就成了流行“版本”。至于絲毫不差的絕對標準,也許沒有吧,就比如不同的演奏家,對現成的“標準曲目”,有時候也可能稍微改動,弄出不同的“版本”來。總而言之,弓法和指法,一是要很好的表現樂曲,二是要順應兩手的生理反應,比如生理反應常常很微妙,有時候改一下會很別扭。
現成的二胡獨奏曲中,其丐法都有標明,照奏即可。樂隊伴奏,合奏也有標明,為了樂隊方便和統一,一般都標明功法。
一般樂曲演奏首始曲子,都拉為主,當然也有推弓,一般為特殊效果,像北京金山上,推弓起。
弓法目的,1,演奏方便通暢應手。2,特效。3,特需。統一美觀。掌握這些就足矣。
熟能生巧。高水平者就是標準。
應"首頁邀答"!
編排二胡弓指法有統一標準嗎?還是依個人理解編制?
1??人們都叫拉二胡,專家通常拉弓起,推弓結束,但也有些開頭推弓起,比如開頭為半拍,常叫弱起,可用推弓。(《紅梅隨想》開頭)
2??一首曲分給幾個演奏家也不一定制定出統一的弓指法,比如切分音符,前面一個八分音符,后面兩個十六分音符,如分弓要三弓奏出,如把后兩個十六分變成連弓,只用兩弓。你看《江南春色》中段的快弓,切分節奏把一拍十六分音符分成兩弓,三弓,四弓,有的切分成跨小節用連弓,總之不管怎么改變弓序,有一點不變的是節拍,你邊唱譜邊打拍子,如果唱準了節拍,這段曲子就不是正常的進行曲快弓,而是有了舞蹈節奏的腳步踩點的律動,演奏起來就得心應手,如果你對舞蹈沒有印象,怎能編排出這個旋律?
《春詩》的6/8拍子和《燭影搖紅》的舞蹈律動旋律的弓序,因為編排合情合理,奏者,聽者,舞者都感到得心應手輕松活潑。沒有基本功夫,你隨便拉推,強弱拍就亂套了。
3??再說指法,專家定指法首先是根據傳統把位指法為先,結合新的一指一把的新的把位法,這樣比如出現這一把中四個音為五度音程,手指夠不到,運用了新把位法就可以此如:1235,一指按的1后滑到2音,用"一一二四"指按出,還有一種1235用一二三四指,還有一種1235可用一一二二奏出滑音效果,這就看曲子是什么風格的,要熱烈奔放就分弓奏出顆粒感,如《江南春色》描寫水鄉風光時1235就可奏出委婉的滑音會更加優雅迷人。
4??拿到一首歌曲,沒有弓指法,你不會編排就按曲譜的連、分音符,如懂樂理,就自己根據習慣編出弓指法,自己使用的曲譜,又不上大堂也就無人指責。我們平時多看專家的樂譜,多總結其中的奧妙,長期堅持實踐,一定會有進步的。
謝謝你的閱讀??!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搜索二胡主頁背景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搜索二胡主頁背景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