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二胡的過程中,每掌握一個新的技巧,有一點微小的進步,都是令人高興的事情。特別是中老年人,由于受身體和精力條件的限制,在學二胡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會更多。每取得一些微小的進步,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學琴有進步,精神上會感到無比的愉悅。
當今的二胡演奏技巧,傳統(tǒng)教材已不能全部覆蓋了,有些新的技巧,只是在實踐中有應用,這也說明了教材的滯后性。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簡單易學而又實用,卻對提高二胡演奏技術(shù)水平有提高的小技巧,這個技巧名叫“泛音的尾音利用”。
為了搞清“泛音尾音”這個概念,我們先簡單介紹下泛音。
所謂泛音,就是二胡從千斤至琴碼這段距離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處產(chǎn)生的類似口哨似的聲音。它的演奏要領(lǐng)是手指輕觸琴弦,不能實按,然后快速運弓,透明而又空靈的泛音的效果就出來了。二胡獨奏曲《江南春色》中的引子部分,便有大量的泛音演奏,大家可以聽一下,這個概念便清楚了。
因為這里所講的是“泛音的尾音利用”,這個技法與泛音有關(guān),但又不完全是泛音。因此,學這個技巧前,必須要先了解泛音。
這個技巧簡單易學,即使你不會演奏泛音,也能掌握這個技巧,只要按我說的去做便可以了。
學習這個技巧前,我們先了解下什么叫“泛音的尾音利用”的概念,泛音的尾音利用,就是在演奏中不必拉出泛音,而是通過滑指辦法,只奏出泛音的尾音或余音即可。這種聲音,既有泛音的透明與空靈的效果,又不是實質(zhì)性的泛音,聽起了別有一番味道。
泛音的尾音利用,其要領(lǐng)有兩個,一是必須在自然泛音位置才能用;二是要用滑指而不是實按。
我們用實例來講這個問題。為了方便喜歡拉歌曲的朋友搞清這個方法的運用,我們就先以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歌曲《小白楊》為例:
請看歌曲的第二句,用D調(diào)(15弦)來演奏這首曲子,高音2這個音符應該用四指并以四指實按的方式奏出。但是,我們把它的指法改變一下,這個2音不用四指實按,而是用三指下滑到四指位置后迅速抬起,這個泛音尾音的效果就出來了。把四指實按和用三指滑向四指位置這兩種演奏方法出現(xiàn)的聲音效果對比一下,你就會發(fā)現(xiàn),后者是別有一番韻味的。
再以一首比較復雜些的二胡獨奏曲《紅旗渠水繞太行》為例:
曲中3用內(nèi)弦三指,下一個音符高音5應該用四指滑到這個位置,而且應該是實音。我們不用四指實按,仍然用三指迅速下滑至四指位置后即抬起的辦法,這種泛音尾音的利用效果就出來了。
泛音的尾音利用,每個把位的效果是不同的,最好的效果是在第二把位上。例如《紅梅隨想曲》中的這個音節(jié):
圖中我畫出標記的高音2,它的前一個音7用內(nèi)弦三指演奏,而這個高音2的上方是標有泛音符號的,由于這個音節(jié)是16分音符,想拉出實音的泛音十分困難,因此,許多演奏家便不實拉泛音,而改作泛音尾音的演奏辦法,即用三指滑至高音2的位置后迅速抬起。這樣,泛音雖不明顯,但泛音尾音的效果卻非常明顯,其聲音效果比實的泛音更好,其聲音有一種金屬般回聲的質(zhì)感。
泛音的尾音利用,在樂曲的演奏中,可以使音色產(chǎn)生對比性的變化,形成新的音色。用好了,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這種方法不宜多用,用多了,就沒有新鮮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