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上、大山里、村頭的老樹下,打起長鼓,吹起木葉,演起戲劇,民間的劇場雖然簡陋,但有著鮮濃的民族特色,浪漫而精彩。
熱鬧的瑤族長鼓舞
冬——冬冬——渾厚悠遠、回味綿長的長鼓聲響起來,挎著長鼓的鼓手們舞起來。他們穿著美麗的瑤族服裝,腿上扎著綁帶,身著短裝,肩挎長鼓,雙手擊拍,一會兒“金雞展翅”,一會兒“山羊反臂”,一邊敲擊出激越的一節奏,一邊跳出優美有力的舞蹈,動作流暢,讓人目不暇接。旁邊,還有瑤族漢子,吹著嗩吶,敲著大鑼大鼓,給他們伴奏。大家興致高昂的時候,還會暢快地大吼起來。雄渾的嗓音,帶著節日的快樂,在山谷中飄散開來。
藏在大山褶皺里的美麗瑤寨,人們喜歡跳起長鼓舞,慶祝每個喜慶的日子。長鼓兩端粗,中間細,鼓身畫有花鳥或龍鳳等美麗的圖案。有些長鼓,兩端和腰部系有銅鈴,起舞時,鼓聲冬冬,鈴聲當當,組成悅耳的“和弦”。
每年農歷十月十六,瑤族hf0盤王節上的長鼓舞最為隆重。長鼓舞是瑤族民間舞蹈,分單人舞、雙人舞、四人舞和集體舞等,動作大部分是反映生活場景。瑤族人民,不論男女都愛跳長鼓舞。后來,人們在傳統長鼓舞的基礎上,又衍生出蘆笙長鼓舞等新的舞蹈。
清麗的苗族木葉音樂
滴瀝瀝——
清新悠揚的音樂回蕩在林間溪頭,秀麗的苗家阿妹深吸一口氣,吹響了手中的樹葉。從她口中吹出的音樂中,流淌著苗鄉閃光的清泉,飄蕩著苗鄉溫馨的炊煙……
不久,對面山上傳出木葉吹奏的旋律,左邊山上也響起了熟悉的樂聲,大家不甘示弱,拿出最好的本領,你來我往,相互應和著。一曲終了,大家哈哈大笑,結為朋友。
木葉,是山上樹木的葉子,也是一種古老的民間吹奏樂器。生活在山間的苗族人民,隨手摘下一片葉子,把它擦干凈,然后橫著夾于口中,吹動木葉片,使木葉片振動,奏出不同音調的音響。吹木葉選葉子很重要,要選中間厚、邊緣薄的葉子,才適合吹奏。
苗族的木葉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曲調受苗族山歌的影響,旋律抒情性較濃,節奏明快,既適合獨奏,也能為其他樂器或唱腔伴奏。
樸實的侗戲
咿咿呀呀——二胡拉起來。
冬冬鏘鏘——鑼鼓敲起來。
燦爛的陽光,斜斜地越過風雨橋,照在簡單的戲臺上。戲臺上,簡單地掛著一塊幕布和兩塊花色門簾,演員們臉上畫著黑、白兩色的臉譜,穿著繡著美麗花紋的侗族服裝,踩著節奏走上臺,甩甩袖子,用侗語唱起侗戲來。
侗戲的奏樂清新質樸、優美流暢,唱詞節奏自由、音韻和諧。他們自由地唱著,聲音悠長。每唱完一段,相對應的兩個演員,就在音樂聲里走橫者“8”字,交換位置,然后接著唱下一句。
侗戲的表演在身段、臺步等方面,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服飾、道具,都是在侗族人民的日常用品的基礎上,加以美化而成。侗戲的表演樸實無華,表演技藝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侗族歌舞,二是從勞動和生活中提煉出來,是通過其他劇種的演技演變過來。
侗戲劇目很多,內容來源很廣,有的是侗族民間故事改編的,有的是根據漢族故事改編的,有的是利用其他地方劇本改編的,還有的是從生活中提煉創作新的侗戲劇本等。
長鼓舞、木葉音樂和侗戲,都有著獨特的民族風格,非常有趣。其中,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的瑤族長鼓舞,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的侗戲,都屬于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各位朋友自己家鄉有什么特色的也可以分享出來,讓大家開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