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怎樣拉好京二胡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怎樣拉好京二胡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京胡
音區:高音區
音域:窄、一把位
音色:尖、亮、單、穿透力
作用:領奏
京二胡
中音區:定音準,形成純和聲
寬、換把增加音域:換把技巧過硬
寬、圓、渾厚(包容性):運用各種技巧準確
協奏:能主、莫主
新二胡如何快速開音?
1??新二胡剛出廠其琴皮都是很緊繃的,它是因為在蒙皮前經過水泡軟后才可能在制作中將皮的纖維盡可能向六面拉伸,這人為的拉伸,不一定能按照蛇皮纖維規則拉順,所以在干了以后,就會出現狼音,噪音,這都是少出諧振音的根源,加之皮急,挺,失去了本來柔和的纖維均勻分布。
2??琴皮對二胡起決定作用,皮的質量不行,其它怎么花得好看也是最低的等級品,皮薄,蒙得緊就噪,因為它的不規則振幅大,諧振音少。皮厚了振幅小音量就小。所以在10-12個鱗格其厚度適中。
3??適中的琴皮既不透亮又不昏暗,這種皮它的振幅振頻恰到好處,諧振音多,所以檢測它的標準還有邊拉邊向下滑指,各點的泛音多且透亮高亢就好,上中下把音響差距不能大,最下把,次下把的鳥叫聲鳴叫脆響,這是衡量琴皮的標準之一。
4??新琴到手后,弦不要調得太緊繃,琴碼居中,在練琴的前后都花一定時間對琴弦握揉,讓琴皮產生一定的起伏,才起到訓練琴皮的拉伸作用,力大了以防損傷,力低于演奏的力度沒有效,堅持訓練三個月就能開聲,這期間可以不松弦不去碼。
有的家長把二胡交給老師拉,這是學生手小壓力不夠的問題,成年人自己解決。
謝謝你的閱讀??!
剛從樂器店買來的二胡,聲音都覺得有點怪,為什么會這樣子呢?因為新的二胡還沒有開音。
新的二胡,琴筒蛇皮比較緊,蛇皮比較薄的二胡,有噪音和沙音,那要怎么解決呢?首先,琴弦不要調得太緊,琴弦調的要有彈性,琴碼底下的消聲棉墊,可以把他換掉,換成棉布和絲綢的,折疊成三公分四方形,放在琴碼下,棉布墊不能高于琴碼,這樣,琴的聲音就會好一點,琴皮薄的二胡,一般在練習當中,四個月左右就開音了。
如果新的二胡剛買來,琴皮比較厚,聲音比較悶,音也比較小,好像拉不出聲音,這樣的二胡琴皮比較厚的原因,消聲棉墊要小點,在練習的時候,琴弦稍微調緊一點,練習完不要松弦,這樣的琴要經常拉,一年以后才能開音。
不管是哪個廠家出廠的二胡,每一把二胡的聲音,都不一樣的,需要自己去保養,去調整,去掌握,就好比一匹烈馬一樣,去馴服它。
當然可以,把千斤往下移兩個把位,跟京胡聲音非常相似,能湊合著用,本人就是這樣干的,當二泉琴也行,把千斤往上移到琴桿圓形和方形交界處,再把內外弦聲音調到和二泉琴聲音相似即可!
二葫與京二胡是不一樣的,二胡可代替京二胡嗎?為什么?
1??用二胡與京胡伴奏是三十年代梅蘭芳、王少卿、徐蘭沅三位大師首創的,在伴奏中就是有嗡嗡嗡的和弦聲,開始也遭到很多觀眾反對,但梅蘭芳大師頂住了壓力,通過不斷改進,為出旦凈丑共用配伴,所以才成了京劇文場四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使演唱的伴奏既高亢又圓潤,既委婉又帶顆粒性,一直受廣大京劇愛好者喜愛。
2??京胡是京劇的第一伴奏樂,因為琴皮不是蟒蛇皮,較薄,琴筒是竹筒,竹桿作琴柱,又短又輕,聲音特別高亢,所以京胡在演奏中:
*常用上把,少換二把,三把基本不用
*拉京胡時要斜伸展,凡四指音常以三指下滑代替,但象《夜深沉》后半部的快弓這四指就有用武之地了,沒有四指形不成顆粒感。
京胡常以七聲音階的主音do為音調,所以:
反二黃(1~5弦)定c1~g1
二黃:(5~2弦)定g~d1
西皮:(6~3弦)定a~e1
反西皮(2~6弦)定d1~a1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怎樣拉好京二胡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怎樣拉好京二胡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