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姐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真實故事。
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學琴不要貪圖進度,不要攀比。
故事:
琴姐有2個學生是同時來學琴的,兩位孩子的媽媽是閨蜜,一個孩子7歲女孩,叫默默,一個孩子8歲男孩,叫鑫鑫。經朋友介紹找到琴姐說想要學琴,經過一番了解溝通之后,琴姐決定收這2個學生。
話外音:對不起,琴姐收學生有要求,那些讓我看不到任何希望和慧根的學生,琴姐不收。
從11年3月份到今年12年3月份差不多1年的時間,兩個孩子一直很努力,每天都能堅持練琴,這一點,琴姐很欣慰。但是從12年4月份開始,默默的媽媽告訴琴姐說,希望能加快點進度,她感覺默默學的挺好的,跟鑫鑫相比,無論是技巧還是樂感都要好。但是每天還都要練習讀譜、空閑、音階爬音等,感覺孩子有些厭煩了!
于是琴姐跟默默媽媽溝通了差不多將近1個小時,目的就是想要告訴她們,不要追求進度,不要攀比。學小提琴一定要穩扎穩打!而且小提琴本身就是一個前期看不到效果的樂器,只有基本功連扎實了,后期才會有突飛猛進的效果。曾經有人說過一個規律:“學琴前期快后期慢,前期慢后期就快”。其實學小提琴就相當于蓋樓,地基打的越牢固,房子就越穩固,正三角總是比倒三角穩固。
但是一番溝通后,默默媽媽并不認同琴姐的觀點,覺得琴姐只是在為默默學琴慢狡辯。于是沒過多久,默默媽媽就決定不在琴姐這里學了!
說到這里,琴姐跟默默的師生情算是走完了,直到去年10月份,琴姐帶著鑫鑫去考小提琴10級的時候,碰見了默默和她媽媽。琴姐就問了問默默最近的情況,寒暄了幾句。臨了走的時候琴姐多了句嘴問默默媽媽:“默默來考幾級呢?”得到的答案既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琴姐笑了笑說:“那挺好的!”于是就帶著鑫鑫走了!
故事講完了,不知道大家能從中看出點什么來。
琴姐經常跟家長們說,學琴2分靠老師,5分靠學生,3分靠家長。想要有所成績,缺其一點都不行。但是有太多的學生家長把成績寄托于老師,老師不是萬能的,都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不知道為什么那么多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
此外,琴姐還想在跟大家嘮叨幾句:
第一、前期的基礎雖慢,但只要基本功打扎實了,越往后學你越會覺得得心應手。
第二、學期不要攀比,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日子,往往才是最踏實的。
第三、家長在孩子學琴過程中,必須充當第二老師,做好引導與記錄。
第四、學琴首先培養興趣,沒有興趣,天天枯燥的聽著噪音,放棄是早晚的事。
第五、養成讀譜、賞析作品的習慣,對于后期的節奏把控、音樂情感把控會起到非常大的益處。
第六、音階、爬音、指法、弓法都是基礎,不要覺得連這些枯燥,連最基本的東西都練不好,何談大曲子?
第七、培養良好的練琴習慣,做好計劃,有的放矢,但凡練琴就一心一意,不要胡思亂想,做到練琴練出效果,哪怕今天練了2個小時,只掌握了一個音的銜接,那今天就是有效果的練琴。
當然,琴姐并不是說不要拉樂曲,樂曲當然重要,要知道樂曲拉的好壞全憑基本功扎不扎實,勸誡那些正在打地基階段而急于看到很大成果的家長和同學們,學琴不要著急,先慢下來,踏實一點,一步一個腳印,打下扎實的基本功。
上一篇
校園元旦小提琴,元旦小提琴曲目
下一篇
特色小提琴打印,小提琴制作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