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南·道爾
偵探小說的鼻祖無疑是愛倫·坡,但真正為偵探推理小說奠定基礎并將其推至高潮的,還得數柯南·道爾與他的《福爾摩斯探案集》。
1859年5月22日出生于英國愛丁堡的柯南·道爾度過了平平無奇的童年,但他童年唯一的愛好“讀書”卻決定了他的人生道路。在記敘自己的讀書生活的《穿過魔法門》一書中,柯南·道爾不無自豪地介紹到自己書架底層的一排棕色書皮舊書,“每一本都代表了一頓午餐”——因為每一本書剛好是三便士,和他的午餐費相當,于是小柯南·道爾做了天下讀書人都不陌生的事情:犧牲腸胃,補給精神。
成年后,柯南·道爾成為了一名眼科醫生。醫生這行業最出作家,除了魯迅先生,同樣棄醫從文的名作家還有濟慈、契訶夫、毛姆、渡邊淳一、余華等等。做了醫生的柯南·道爾依然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閱讀習慣,偵探小說也在他的閱讀范圍之內,讀多了之后,他感覺靠運氣、巧合破案的例子太多,普遍邏輯不清,于是“票友起義”,信筆寫下其偵探小說處女作,亦是福爾摩斯系列的開篇《血字的研究》,一炮而紅。
自古寫東西的人,幾乎沒有不夾帶私貨的,福爾摩斯系列的首個出場人物,全部六十篇作品的主視角敘事者華生,其職業正是醫生。在《米爾沃頓》這一標準的硬漢派短篇故事中,我們得知了華生的外貌是“中等身材,身體強壯,下顎是方的,脖子較粗,有連鬢胡”,和柯南·道爾本人非常相似。華生以軍醫身份參與阿富汗戰役,而柯南·道爾在南非參加過布爾戰爭。在《四簽名》一書中,他還慷慨地給華生安排了極為標準的“天上掉餡餅”式的一見鐘情橋段,喜提美麗妻子瑪麗·摩斯坦,顯然是給自己發的“福利”。
不過,柯南·道爾的家人卻認為更符合柯南·道爾的是福爾摩斯本尊,因為柯南·道爾自身的邏輯推理能力與觀察力俱強,甚至協助破獲過多起案件。他的小兒子阿德里安·柯南·道爾曾斬釘截鐵地說:“福爾摩斯的原型,就是我的父親——偉大的阿瑟勛爵?!?/p>
福爾摩斯,這個偉大的名字不需要太多描述。他和他的演繹法,一掃彼時推理小說亂象,初步形成了古典時期推理的典型特點,并為后世本格小說之誕生鋪平了道路。
柯南·道爾對推理小說的前輩們明顯頗有微詞。在《血字的研究》中,福爾摩斯對華生由衷的贊美不以為然,并評價愛倫·坡筆下的偵探杜賓“實在是個微不足道的家伙……伎倆未免過于做作和膚淺了”。而對另一位早期推理小說大作家埃米爾·加博里奧筆下那個擅長用科學破案手段的偵探勒考克,福爾摩斯則干脆直斥其為“不中用的笨蛋”,說他“簡直使我膩味透了……真可以給偵探們寫一本教科書了,教導他們應當避免些什么”。
福爾摩斯對前輩偵探毫不客氣,自己做起前輩時也不免會被后世偵探好一番吐槽。日本推理大家島田莊司,讓自己筆下同樣享譽天下的名偵探御手洗潔如此評價他——“福爾摩斯?那個愛吹牛、沒有常識、因為古柯堿毒癮,而搞不清楚現實與幻覺,卻廣受世人喜愛的英國人嗎?”他認為“福爾摩斯的推理,是從胡亂猜測開始的,那種亂七八糟的故事,情節純粹是幻想出來的。故事里雖然有華生和他一起行動,其實都是福爾摩斯的胡思亂想,再加上一些冒險情節,假推理之名,讓華生寫出來的小說”。
島田莊司對福爾摩斯的態度用“黑到深處自然粉”來概括應該比較合適,因為《占星術殺人魔法》中那段冗長的評價,最后卻是以“福爾摩斯讓我感動的,正是他是人,而不是機器的這一部分。我喜歡他。這個世界上我最喜歡的人,就是他”告終的,這就引發了一個大課題:為什么福爾摩斯這樣受人喜愛呢?
福爾摩斯這一文學形象,其實有著嚴重的標簽化特點。他頭腦冷靜,目光深邃犀利,知識構成嚴重偏科,沒有任何的文史哲知識,在犯罪學、法律與毒物學達到了專家水準,愛好拉小提琴。有罪案時,他活力四射,面對謎題表現出超人一般的睿智與洞察力,無事之時則陷入躁郁癥中,或懨懨無力躺平家中,或操起手槍往對面的墻壁亂射一通,不知道那兢兢業業伺候著他,為他料理一日三餐的房東太太對此作何感受。
福爾摩斯情緒波動之時屈指可數,《波西米亞丑聞》中對艾琳·艾德勒的朦朧情愫,《三個同姓人》中當華生疑似中槍時他出現的激烈情緒波瀾,近乎是福爾摩斯表達情感最強烈時,這寥寥無幾的真情流露使無數讀者津津樂道,但也充分體現出,此人平素行事如一泓深潭。
作為早期推理經典,《福爾摩斯探案集》也并未開創任何模式。密室殺人模式首創者為愛倫·坡,發揚光大于約翰·迪克森·卡爾,敘述詭計與暴風雪山莊模式均屬阿加莎·克里斯蒂開拓,而魅力十足的多重解答,福爾摩斯系列也從未述及。
最致命的一點是,福爾摩斯系列從來不帶讀者玩,福爾摩斯看到的細節基本從沒有完整地披露給讀者,讀者只能享受故事情節自身的魅力,而不能與偵探站在同一起跑線進行智力競技。相比之下,幾乎每部作品都會明確表示“所有線索與伏筆都已提供,請嘗試破解謎題”的埃勒里·奎因作品,哪怕質量不是那么上乘,也顯得十分可愛可親。
那么,福爾摩斯系列好在何處呢?
首先,這一系列提出的“演繹法”明確擺脫了運氣巧合式以及自說自話式推理的負面影響,為本格推理乃至整個偵探推理都打下了基礎,眾模式僅為分支,而福爾摩斯系列塑造的是主干。
其次,福爾摩斯系列花費在日常推理,諸如揣測敲門者身份等的篇幅甚至不下于案件本身,日常推理是讀者最能應用在生活中、增添新奇感與親切感的內容。
再次,重復是最有效的形成認知與熟悉感的形式,福爾摩斯本人的標簽化在六十篇著作中反復出現,足以形成一種老友感。而福爾摩斯性格優點與缺點同樣顯著,也讓人物豐滿而真實。
《福爾摩斯探案集》自身的超卓質量自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此書是推理小說有史以來第一部經得起時空考量,可讀性不隨時移世易衰減的經典。且此書極耐重讀,經得起對于經典作品任何最嚴苛的標準。
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點,《福爾摩斯探案集》塑造的偵探-助手組合,對推理小說所起的助力遠在任何模式之上?!皼]頭腦和不高興”的組合,二人的多視角便于安排各種細節的錯落出現,而一般助手角色智力與偵探差距明顯,甚至稍遜一般聰明人,于是偵探可以自然地為其解釋案情與推理(其實是自然地說給讀者聽)。而偵探與助手的不同性格也使情節安排更為流暢。于是我們又有了波洛-黑斯廷斯,賴唐諾-柯白莎,中禪寺秋彥-關口巽等經典搭配,這全要托福爾摩斯的福。
因此,福爾摩斯成為了推理小說界、甚至可能是整個文學世界最受推崇的形象,文中虛擬地址“倫敦貝克大街221號B”成為了文學圣地,無數游客造訪倫敦,必須要去那里走一走。
然而柯南·道爾骨子里卻是個根本看不上偵探小說的人,從小讀書摯愛文學的他,并不認為偵探小說能登大雅之堂。他一心創作“嚴肅文學”,但這些作品無一例外籍籍無名,對他來說,這是一種無奈的痛楚。已成為英國最富有的文人之一的柯南·道爾橫下心來,在《最后一案》中,安排福爾摩斯與一生之敵莫里亞蒂教授一同掉下瀑布,不知所蹤。
唯一的問題在于,讀者接受不了,一夜之間,幾乎全世界都爆發著不滿,他收到了無數讀者來信,苦苦哀求者有之,死亡威脅者有之,更多的是傷心欲絕。連他母親都加入了譴責者聯盟,罵他不孝。
必須敬佩柯南·道爾的是,在如此壓力下,他撐了整整八年,在1901年,方以類似前傳的方式發布長篇新作《巴克斯維爾的獵犬》,這一基于民間怪談的兇案啟發了后代如三津田信三、京極夏彥等擅于此道的作者。柯南·道爾一直撐到1903年方才發表短篇《空屋》,宣告福爾摩斯正式歸來。
好在當初柯南·道爾只是選擇了讓福爾摩斯墜崖的處理方式,若是一刀鎖喉尸體冰冷,那么真是救也救不回來了。
于是,福爾摩斯又陪伴了讀者24年,直到1927年,《肖斯科姆別墅》《退休的顏料商》這最后幾篇短篇發表后,福爾摩斯成為絕響。
國內知名推理人褚盟曾在《狩獵愉快》一書中,鄭重評價道:“柯南·道爾汲取了之前推理小說領域所有優秀成果,才塑造出了歷史上最偉大的偵探?!?/p>
這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集大成的巨人,一手開創了推理小說的黃金時代,而他筆下的福爾摩斯,集中了古典時代推理的全部特點,其高度理性嚴謹,務實縝密的作風對讀者有不小的正面影響。一代代讀者閱讀《福爾摩斯探案集》長大,無論今時今日是否依然喜歡推理,對這位真正的良師益友,都會難以忘懷。
來源:北京晚報作者佟欣
流程編輯: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