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僅是小提琴界的超級玩家,還是時尚名模,因顏值出圈,被稱為“古典樂壇的貝克漢姆”。他就是以跨界聞名的小提琴家大衛·葛瑞特。
11月7日晚,大衛·葛瑞特亮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以小提琴、古典吉他、貝斯三重奏的形式,致敬黃金時代的小提琴家們。
作為今年上海國際藝術節在東藝的最后一臺節目,這臺音樂會同樣在開票后迅速售罄。
現年43歲的葛瑞特出生于德國,是德國律師和美國芭蕾舞演員之子。少年時代,他獨自離家前往紐約,成為小提琴大師伊扎克·帕爾曼的高足。
從茱莉亞學院畢業后,他很快便在古典與流行之間,找到了獨屬于他的微妙平衡。他讓傳統的古典音樂與搖滾、流行、電子音樂元素碰撞交融,成為少數能“通殺”古典榜和流行榜兩個領域的藝術家。
2008年,葛瑞特以每秒13個音符的驚人速度,演奏柯薩科夫的《野蜂飛舞》,被稱為“全世界速度最快的小提琴手”。2013年,葛瑞特首次觸電電影,在《魔鬼的小提琴家》中扮演意大利小提琴巨匠帕格尼尼,并為影片親自創作配樂。此外,他還是一位時尚名模,多次因顏值出圈。
“我并不希望人們把我看作是古典演奏家,或是跨界藝術家,又或是流行音樂藝術家,我甚至不希望人們把我當成小提琴家?!备鹑鹛卣f,“我只是一個音樂品味還不錯的人。我覺得自己更像是一個iPod,只是在我的播放列表中,有比別人更好的音樂?!?/p>
一把金發高高挽起,葛瑞特一身休閑裝扮現身,滿地的燭光如星辰閃耀,為舞臺抹上一抹夢幻的色彩。
在小提琴家的黃金時代,弗朗切斯卡蒂、格魯米歐、海菲茨、克萊斯勒、梅紐因等大師們時常演奏流行的安可曲和小品,那些美妙的音符種在了葛瑞特心中。
“過去幾十年,許多小提琴家已經不再演奏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那些大藝術家在獨奏會上演奏的一些小品。能有機會讓所有這些美麗的作品重獲新生,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這個想法促成了新專輯《Iconic》的誕生。
當晚的曲目精選自新專輯。從圣-?!恩俭t之舞》《天鵝》到福雷《夢后》、舒曼《夢幻曲》、德沃夏克《媽媽教我的歌》、舒伯特《阿維瑪利亞》,葛瑞特將這些動人旋律一一呈現,向黃金時代的傳奇小提琴家們致敬。所有曲目都經過重新編曲,“這是一種特別具有吸引力的樂器組合,但愿能讓年輕的觀眾更親近古典音樂?!?/p>
在葛瑞特的激情帶動下,現場一次又一次陷入狂歡。每一首曲畢,他都會拿起麥克風回復觀眾提問,分享音樂與心情,展現幽默風趣的一面,而臉上始終掛著大大的笑容。
上海國際藝術節期間,世界名家名團次第到訪東藝。在剛剛過去的一周,東藝更是迎來5天7場演出連打,甚至在同一天內上演過這樣的盛況——蒂勒曼與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馬祖耶夫與韃靼斯坦國家交響樂團等3支隊伍、共計超過200位藝術家同時現身,掀起申城藝術金秋的一波小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