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火紅年華小提琴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火紅年華小提琴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央視春節晚會時的背景音樂 分類: 媒體背景音樂 | 標簽:媒體背景音樂 《春節組曲》集中表現中國人過春節的熱鬧景象, 經常演奏的是組曲的第一樂章,即“春節序曲”。 《春節組曲》李煥之作于1955年—1956年,樂曲以陜北民間秧歌的音調和節奏為素材,旋律明快,生動地表現了我國人民在傳統節日里熱鬧歡騰、喜氣洋溢、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場面。 第一樂章"春節序曲",描寫的是過春節人們扭秧歌的情景,樂曲里加入了鬧秧歌的鑼鼓節奏,主題由兩首陜北民間嗩吶曲組成,樂曲歡快熱烈。中間部分是一首悠揚的陜北民歌,其主題先由雙簧管演奏,再由大提琴重復,最后由小號獨奏把音樂推到高潮結束。 "春節序曲",是按照"秧歌"的結構寫成的管弦樂曲。"秧歌"是我國北方地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歌舞形式。舞者通常扮成各種人物,手里拿著扇子、手帕、彩綢等道具起舞。表演形式分過街、大場和小場三部分。過街是秧歌隊在街上行進時,按音樂節奏表演的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大場是熱烈火紅的大型集體舞,常常走出各種復雜的隊形來。小場是兩三人表演的帶有簡單情節的小型舞蹈或歌舞小戲。"秧歌"的開始和結束是大場,中間穿插著小場。《春節序曲》的引子相當于過街部分。第一部分是熱烈的快板,描寫大場的歌舞場面。中間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寫小場的舞蹈表演。接著回到第一部分的音樂,描寫秧歌以大場收束。最后的尾聲重復了引子的后半部分。 《春節組曲》由四個樂章組成, 第一樂章“序曲”,描寫的是過春節人們扭秧歌的情景, 樂曲里加入了鬧秧歌的鑼鼓節奏, 主題由兩首陜北民間嗩吶曲組成, 樂曲歡快熱烈。中間部分是一首悠揚的陜北民歌, 其主題先由雙簧管演奏,再由大提琴重復, 最后由小號獨奏把音樂推到高潮結束。 第二樂章“情歌”,像抒情詩, 樂曲開始由英國管演奏出一首陜北情歌, 像在月光如水的河邊,年輕人散步談心的情景。 這首情歌反復了六次,由小提琴與大提琴以 對話的形式奏出,最后回到開始的引子。 第三樂章“盤歌”是圓舞曲, 作者根據當年延安的周末舞會的情形, 將民間風格的音樂與現代交誼舞相結合寫出了這首舞曲。 第四樂章“燈會”是用陜北民間嗩吶曲 《大擺隊》的音調創作而成, 這部分音樂表現出嗩吶演奏的高超技巧。 中間部分采用了陜北民歌《摘南瓜》、《跑旱船》的曲調,兩個曲調交錯出現。 結束部分以熱烈的秧歌鑼鼓節奏再現主題結束全曲。
春節聯歡晚會經常放的背景音樂叫做《春節序曲》
《春節序曲》是《春節組曲》的第一樂章,經常被抽出單獨演奏。它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李煥之基于延安時期的生活體驗,在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一部作品,展現的是當年革命根據地的人們在春節時熱烈歡慶的場面。
它的旋律曲調雅俗共賞,加之其表現的主題是非常具有群眾基礎的盛大節日,因而從它誕生之后,逐漸演變成了附加在“春節”之上的小傳統。尤其是電視春晚流行后,此曲也更加為人熟知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火紅年華小提琴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火紅年華小提琴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上一篇
擁抱自己小提琴,大提琴擁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