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
我給孩子選鋼琴,因為鋼琴學起來更簡單
有位家長在咱們小音咖公眾號上留言,選擇鋼琴是因為:“鋼琴只要手指按下去就有聲音,我家寶貝去玩小提琴的時候,拿也不會拿,好不容易拉出聲音,難聽得讓我想到一句成語——摧!枯!拉!朽!”
鋼琴和小提琴并稱為西洋樂中的“國王”和“皇后”,從這兩個稱呼也能看出學這兩樣都不簡單。
鋼琴因為有固定音準,手指按下去就有樂音。而小提琴最初是夾琴和上弓,拉出來的音色也比較艱澀。相比之下,初學的時候鋼琴可能比小提琴更有意思,孩子更感興趣,也更容易上手,但學到后面,鋼琴的難度慢慢就顯現出來了,絕對不比小提琴簡單~
誤區二
我給孩子選小提琴,因為小提琴更便于帶出去展示
這話聽起來好像挺對?孩子稍大一些,提著小提琴出去展示肯定比搬架鋼琴容易。但鋼琴的包容性更強,大部分的西洋樂器都能和鋼琴配合,而且它的音區很廣,可以囊括其他樂器的音域,但同時它又是很獨立的樂器,經常用于獨奏表演。
誤區三
我給孩子選鋼琴,因為長大后考音樂類學校都需要鋼琴
nonono!!!哪里來的謠言!考學的時候,鋼琴絕對不是必考,除非你主修就是鋼琴專業。
進入專業的音樂學院或音樂系,鋼琴是必修課程,每個學生都要學,有鋼琴專業老師來教,所以每個音樂學院或音樂系走出來的學生都會彈鋼琴,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但專業課(比如你的孩子以二胡考進大學,那么他的專業課就是二胡演奏)還是專業課,是你的主修!
誤區四
我給孩子選小提琴,因為學小提琴家庭經濟負擔較低
學琴的花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購買樂器的費用、老師的課時費。跟動輒上萬的鋼琴相比,初學小提琴時在樂器上的經濟投入的確少很多。但是別急,這只是開始。
5歲小琴童初學小提琴時為了配合手臂的長度一般需要購買八分之一大小的琴,1年后換四分之一的琴,再過2年換二分之一的琴,然后是四分之三的琴,最終換成人琴——也就是正常規格的小提琴。
這一路換琴換過來,費用至少幾千了,而正常規格的小提琴稍微談得上音色的,也需要幾千元的投入。價格上萬元的小提琴也很普通,甚至一套進口的琴弦就要花費四五百元。
相比之下,一臺優質鋼琴若保養得當,壽命在20年左右,如果孩子不是每天狂練琴或者蓄意破壞的話,只需要1~2年調一次琴即可,花費有限。
誤區五
我們家孩子手小,手指短,不適合彈鋼琴
受身體發育所限,孩子手小是正常的!重點不是他手有多大,而是手的張度有多大,即手張開后放在琴鍵上可以跨幾度。
一般四五歲的孩子能夠到6度是正常的,通常孩子的手指到七八歲左右時才有明顯的發育,家長不必太過心急,手指的張度能夠達到8度就能夠演奏大部分鋼琴作品了。
作為專業的鋼琴演奏家,手的條件是比較重要的,起碼要能達到8度。也有一些鋼琴演奏家(特別是女性),在彈奏快速8度時仍然很輕松,在演奏過程中也用小臂帶動。如果你只是培養孩子的業好愛好,那么手掌的張度、手指的長度則影響不大。
另外,如果受手指先天發育所限,手指不夠修長,可以在手掌橫向張度上加強練習,依然可以提升一些潛力。
下一篇
汕頭小提琴名曲,汕頭小提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