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小提琴版楊貴妃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小提琴版楊貴妃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一般認為我國地方戲曲主要有京劇、豫劇、越劇、黃梅戲和評劇五種,也就是民間所說的中國五大戲曲。
京劇是我國的國劇,一般不歸為地方戲種。京劇的前身是徽劇,最早是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現,流傳于北京一帶因此稱為“京劇”或“國劇”。主要代表劇目為《貴妃醉酒》、《鍘美案》、《甘露寺》等。
豫劇是我國第一大地方劇種,從受眾范圍和傳唱人口來說可謂全國之最。豫劇也是最接地氣的民間劇種,在民間深受歡迎。豫劇最善于表述故事,內容題材涵蓋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等。豫劇原名“河南梆子”,新中國成立后統一歸為豫劇,分為豫東調、豫西調、祥符調、沙河調四種調系。豫劇經典劇目眾多,代表性的有《花木蘭》、《穆桂英掛帥》、《劉墉下南京》、《打金枝》、《抬花轎》等。
越劇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帶,其唱腔婉轉和抒情,多表現為才子佳人等。主要代表劇目為《梁祝》、《紅樓夢》、《西廂記》等。
評劇主要流行于河北一帶,是傳統的北方劇種。又稱“平腔梆子戲”、“唐山落子”等,主要代表劇目為《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等。
黃梅戲是安徽的代表劇目,原名黃梅調、采茶戲等,因起源于湖北黃梅而得名。唱腔淳樸流暢、明快抒情,表演質樸細致真實活潑。主要代表劇目為《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算不算寶藏?2019年12月14日第四屆世界考古論壇在中國上海舉行。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獲此次考古論壇獎——重大田野考古發現獎……那么我們就來講講這座古墓的前世今生。
這座古墓的主人為漢廢帝劉賀,是漢武帝劉徹的孫子。劉賀(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曾被扶上帝位,但因其荒淫無度,不保江山社稷,在位27天后即遭廢黜,成為西漢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被廢后,先貶山東昌邑,再貶江西海昏,(是第一代海昏侯)一生經歷帝、王、侯的跌宕。
201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門接到群眾舉報,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附近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盜掘,文物部門立刻對該墓葬周邊區域進行了考古調查,海昏侯墓才得以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01
記得以前看《國家寶藏》時候,有期節目為觀眾推介了一件年輕的國寶,距今不到100年。但它背后的故事,卻令人十分震撼。
這件國寶是聶耳的小提琴。1931年時,19歲的聶耳省吃儉用,攢了很久才攢夠50元錢,買了這把小提琴。之后,聶耳用它演奏創作出許多優秀作品,包括《義勇軍進行曲》,也就是現在的國歌。
02
酷似聶耳的演員張若昀,在舞臺上為大家講述了聶耳小提琴的傳奇故事。節目采用穿越手法,讓聶耳和獄中的田漢隔空對話,他們為譜寫《義勇軍進行曲》絞盡腦汁,嘔心瀝血。
作為一位天賦極高的音樂人,聶耳在上海本已聲名鵲起。但在國家危難關頭,他放棄錦繡前程,拋卻個人名利,在白色恐怖的氛圍中,冒著生命危險,用音符作彈,以旋律為槍,譜寫了《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振聾發聵、鼓舞人心的雄壯樂曲。聶耳因此遭到國民黨追捕,不得不逃亡到日本避難。令人悲痛的是,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游泳時,不慎溺水身亡,他璀璨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3歲。
現場觀眾聽了聶耳的故事,無不熱淚潸潸。
03
“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藝術瑰寶。好的書法作品不僅是一件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更是飽含了作者豐富的情感,所以書法作品也被人們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的《寒食帖》里的情感和它的傳奇故事。
說起書法史上鼎鼎有名的三大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以其遒美優雅問鼎,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由于情緒的悲痛不已造就了遠離常態的悲壯,而蘇軾的《寒食帖》,則是在滿懷悲涼的情境下,娓娓道來,寫出了滿紙的蒼涼,也正是這種直抒胸臆,足足驚艷了將近1000年。
要想深入的了解《寒食帖》,我們先要了解一下其作者蘇軾。蘇軾是有名的“宋四家”之一,不過和其他三人相比較的話,蘇軾的一生數次遭貶,可謂仕途坎坷,被貶到黃州后,他深切地感悟到了世事的多變和人情的冷暖。不過即使如此處境,他也沒有徹底的陷入迷茫和痛苦之中,仍然保持著心靈上的瀟灑自如和樂觀曠達,一直追求他的物我兩忘和清凈自足。
我們再來看看《寒食帖》的內容,全貼其實是兩首五言詩:
這是兩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我們從字里行間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蘇軾當時生存環境的惡劣,和他心境的孤獨悲涼。全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彼時惆悵孤獨的心情。然而雖然心中無限苦楚,但是蘇軾的筆下呈現給我們的卻是另外的一種純凈明朗。他的行筆沒有因為低落的情緒而失控,用筆仍然精妙細膩,沒有一絲情緒失控的亂涂胡寫。在那種極端的情況下,仍然能有如此的情志,實屬難能可貴。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小提琴版楊貴妃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小提琴版楊貴妃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