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小提琴泛音技巧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小提琴泛音技巧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查爾達什舞曲》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蒙蒂的名作,“查爾達什”是出現于19世紀中葉的一種匈牙利的民間舞蹈,其音樂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稱“拉紹”(Lassau),速度徐緩而富于歌唱性,2/4或4/8拍子,這是男子獨舞者出場時的音樂;第二部分稱“弗里斯”(Friss),2/4拍。這段舞曲節奏鮮明,速度迅急而情緒熱烈,用來伴奏男女雙人舞。《查爾達什》這首曲子即以這一舞曲的典型特點寫成,聽到它,就好像在我們的面前展現出一幅匈牙利人民生活的民俗畫面。
該曲由三部分構成:
(1)先由小提琴在低音區演奏出節奏自由、充滿激情的引子,然后奏出深沉而略含憂愁的主題,它深沉而又強烈,憂傷而又充滿期待,并由這一主題組成了查爾達什舞曲特有的“拉紹”段落。
(2)接著是流暢而華麗的小調旋律。這兩支旋律都具有鮮明的匈牙利及吉普賽音樂的特點。 接著,樂曲轉入查爾達什舞曲快速而活潑的“弗里斯”段落 ,形成歡快而奔放的氣氛。這段舞曲音樂由A、B兩段頻繁出現的以16分音符組成的樂句組成,并用切分節奏來進行處理,使樂曲十分活潑。經過一個過渡段落,音樂突然平靜下來,在節奏上也放慢了一些,又因音樂轉為D大調而顯得十分明朗、舒展。充滿美好幻想地小提琴用雙音緩緩奏出柔和而委婉的歌唱性主題旋律。這一純樸甜美的旋律經過小提琴泛音再現,形成一種幽谷回聲的動人效果。
(3)然后樂曲在重現B段16分音符組成的樂句之后,音樂又轉入從A段演變過來的、以大調來演奏的明朗的曲調,反復一遍又將樂曲推向熱烈的高潮后將全曲結束在明朗的大調上。現為小提琴九級的考試曲目之一。
查爾達斯舞曲起源于吉普賽人的民間舞蹈,時間大概是在15世紀的30年代,在匈牙利廣為流行,到了19世紀的50、60年代成為匈牙利要的民間器樂體裁。
它采用兩拍的節,在樂曲結構上由兩部分成。
第一部分叫“拉遜”(Lassau),速度緩慢;第二部分叫“弗里斯”(friss),速度大都很快,常用切分節,氣氛熱烈狂放。 著名的《查爾達斯》(Csardas)的樂曲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意大利曲家蒙蒂(Monti),樂曲開始時也有充滿激情的引,然后出深沉而略帶憂郁的題,這就是“拉遜”的段落,它有小調色彩的抒情旋律,后來換成流暢而華麗的格調,都具有鮮明的匈牙利吉普賽音樂的特點。
接樂曲入快速而活潑的“弗里斯”,和上面那段“拉遜”形成強烈的對比,充滿歡快而奔放的氛圍。
這段舞曲越來越熱烈,快速的句頻繁出現,使樂曲進入高潮。
突然音樂平靜下來,慢慢地出溫柔而委婉的歌唱性題,這純樸而甜美的曲調以小提琴的泛音回應,形成幽谷回聲的動人效果,快速的句再次現身,并用切分的節處理,將樂曲推向狂放的高潮從而結束全曲。
泛音拉呲了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音不夠準
音準是每個初學者都必須要翻過的大山,所以怎么練音準呢?
1. 勤練音階,各個調性的音階都要精煉,買一本趙惟儉的單音和雙音音階,這條路沒什么捷徑,練吧少年
2. 練到什么程度算好呢?閉著眼從頭拉到尾,音質飽滿,音準完美
這個時候其實應該也對自己音準有把握了,至少知道自己拉的準不準,也對手指在每個音的位置的空間感有了一定的感覺。這個時候即便音不準也可以迅速糾正。
我為什么在最開始留了1%的情況,現在稍稍解釋一下:音準這個東西,從物理意義來講其實就是振動頻率,比如標準音la就是440hz,高一個八度就是880hz,倍頻(從琴弦的角度就是震動的長度縮短一倍,一個弦的話),就是說每個音是當且僅當對應一個振動頻率的。
對于世界上絕大多數樂器而言,音準是離散的,而小提琴,二胡這樣的樂器,音準是連續分布,有利有弊,弊端就是勸退初學者,優勢在于可以讓音準更和諧,harmony。
奇怪了吧?舉個例子哈,在鋼琴里,升Do和降Re是一個音,但從震動頻率也就是音準的物理意義上,這倆很相近但絕對不相等(理論上降Re要比升Do要低)。但在絕大多數情況聽不大出來,最終的效果也符合正態分布,差的不太多聽不大出來。
回到泛音的話題,以大三度為例(泛音其實就是震動的駐波,簡單理解手指虛按在震動的弦不震動的那幾點),兩個手指頭可能分別拉單音感覺都挺準的啊為啥泛音總是拉呲,原因就在于他倆合在一起的正弦波沒有匹配上。
這種情況就需要先找準按實的那個音,再一點一點挪虛按的指頭,直到泛音清亮的出來,好了這個時候千萬不要以為你會拉這個泛音了。把手拿下來,再放上,看看能否一次拉出來,如此往復,直到有90%的幾率能一次過,才算會拉泛音。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小提琴泛音技巧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小提琴泛音技巧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上一篇
小提琴上課價格,小提琴一節課價格
下一篇
送別幾級小提琴,《送別》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