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大早,在位于老城區的洛陽幼兒師范學校,57歲的洛陽小提琴老師田園拿起辦公桌上的臺歷盤算著,距離春節沒剩幾天了,禮物要趕緊做出來。
在田園辦公室的墻上,貼滿了女兒田欣漪各個時期拉小提琴的照片,這樣的照片,他還存有5000多張。
而他說的“禮物”,就是用這些照片做一本圖冊,送給在海外留學、連續10年春節沒能回家的女兒。
“我的夢想就是培養出一位世界級的音樂家。”田園一邊說著,一邊從一摞唱片中隨意抽出一張放入音響機,“這些曲子都是我女兒演奏的,想她的時候我會聽……事實上,我每天都聽。”
按田園自己的話說,他是一個幾乎不向女兒表達情感的人,從小到大跟她說得最多的就是音樂,“我對她很嚴厲,虎爸都不夠形容,應該叫‘魔鬼老爸’吧。”
“魔鬼老爸”確實嚴厲。
田欣漪3歲起隨父學琴,當別的小女孩收到的生日禮物還是公主裙和洋娃娃時,她的“驚喜”就已經是一把定制的1/16小提琴了。田欣漪節奏感好,從小就展露出了過人的音樂天賦,田園為培養女兒,給她下了“鐵令”——每天練琴不得少于四個小時。哪怕有一次田欣漪發著近39℃的高燒,他咬咬牙也沒有破例。
付出總有回報。
田欣漪4歲就能完整演奏《在那遙遠的地方》,10歲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就讀四年級,13歲被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以“天才少年”招錄,成為該學院自1872年創立以來招錄的首名中國學生,16歲開始攻讀小提琴碩士學位,18歲參加Breughel小提琴比賽獲第一名……
“她已經十年春節沒回來過了。”田園說,2011年,田欣漪被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錄取后,就獨自走上了比利時異國求學的道路,本來今年春節孩子打算回國與家人團聚,但因為疫情,計劃再度擱淺,雖然他嘴上不說,但心里的失落讓他輾轉反側了好幾夜。
田園是合格的老師,卻算不上是溫情的父親。
田欣漪從小到大,田園給她的陪伴只有督促練琴,隨著女兒青春期的到來,孩子生活中除音樂之外的部分,田園都需要向妻子“打聽”才能略知一二。
算起來,最后一次與女兒的通話,也已是好幾個月前的事了,田園嘆了口氣說,他對孩子是虧欠的,也是想找機會彌補的。
CD機里,田欣漪的小提琴演奏曲一遍遍地循環著,田園指著墻上的女兒照片,如數家珍地講述著每一個鏡頭下的故事,一個個讓他倍感自豪的故事。
“我說不出來軟話。”田園搖著頭說,哪個父親能不想自己的孩子,但哪怕他想女兒想得把她的演奏曲一天聽上幾十遍,但話到嘴邊又成了“挑毛病”——“你還有幾個地方拉得不夠好”。
如果每個人的一生,都非要選出一件最浪漫的事,對田園來說,恐怕就數這件想要送給女兒的“禮物”了。
“她肯定想不到,我會做這么大膽的一次告白,說實話,這歲數了,挺不好意思的。”他說。
其實,這份“禮物”,田園早在女兒18歲時就想送給她了,但因為對圖冊的質感和設計要求極高,所以這5年里,他找過七八家廣告印刷公司,出過十幾版大樣,都因不夠滿意而未能如愿。
后來,甚至有朋友給他出主意,讓他找上海、深圳的一些大公司試試。
因為平日里要教課脫不開身,田園計劃著把這份“禮物”再放放,直到不久前,他通過妻子“打探”到女兒今年春節又不回家過年了,而今年正好是第十個春節,心里一個聲音告訴他,“禮物”該送出去了。
很快他聯系到《洛陽晚報》,希望我們助他完成心愿。
董女士是洛陽市一家廣告印刷公司的負責人,經《洛陽晚報》牽線,她在得知田園的故事后主動提出,愿用最大誠意幫助這位父親圓夢。
董女士告訴記者,考慮到田園對圖冊質量的要求極高,且對標國際一線印刷品,所以為幫助他實現心愿,他們特地從采購了一批進口材料,并按照特定規格剪裁、調試,目前已出的大樣,田園基本滿意,待細節完善后,即可整本印刷。
“很感謝,很期待!”田園說,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給女兒一個驚喜了。
“神秘禮物”是啥樣?我們一起繼續關注。(洛報融媒記者王若馨文/圖)
來源:洛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