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小提琴版的梁祝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5個相關介紹小提琴版的梁祝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因為梁祝是中國古典音樂,自古以來都是用我國的古典樂器演奏的;而小提琴是西洋樂器,中國古典音樂梁祝能用西洋古典樂器小提琴拉出優美動人的感覺,這本身就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因此獲得世人十分高的評價也是很正常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世界也是非常有名的名曲,然而它卻是中國的古典音樂,得到如此高的評價,也見怪不怪了。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在世界上比較著名的演奏版本:俞版梁祝、西崎崇子版的梁祝、呂思清演奏的呂版等。
俞麗拿演奏的最早的俞版梁祝,琴音宏大,音色分明,處理的是最貼近祝英臺本人的少女形象的,聰慧明理富有抗爭精神。但是當時的錄音狀況不是很好,另外演奏家非常年輕難免有音準技巧疏漏,音色偏薄;情感也過于激進了,俞版的英臺幾乎抱著必死的心態抗爭的。
原版是著名小提琴家,老前輩,梁祝的首演者于麗拿,后來經過盛中國丶呂思清丶薛偉、李傳韻等名家演奏,把《梁祝》提高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這些大師各具特色,不分高低,因此不存在最好,只能是更好。
用到了,在第一部分。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是由我國的何占豪、陳鋼兩位作曲家于1959年創作,并由女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首次公開演奏的交響音樂。作者從家喻戶曉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中提取素材,將故事中的“結拜”、“抗婚”、“化蝶”三個主要情節融匯于單樂章的協奏曲中,在小提琴獨奏及配器上力求民族化。這首協奏曲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譽之為“民族的交響樂”;在國外也廣為流傳,將此曲稱之為“蝴蝶愛情交響曲”。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誕生于1959年。
最初由:何占豪,丁芷諾負責創作,俞麗拿、沈西蒂負責演奏,張欣、朱英負責理論,成立實驗小組,后來陳剛加入。
上海音樂學院慶祝建國10周年的校刊上,何占豪、陳鋼合寫的《“梁祝”的誕生》一文, 提到孟波“是我們最敬愛的導師”,“劉品同志常和我們一起務虛,和我們共憂樂,不斷給我們鼓勵”。孟波則認為:“沒有丁善德,就沒有《梁祝》。
作曲:何占豪 1933年生(時年26歲,大一學生)
作曲:丁芷諾 1938年生(時年21歲,大一學生)
作曲:陳 剛 1935年生(時年24歲,大四學生)
演奏:俞麗拿 1940年生(時年18-9歲,大一學生)
孟波當時是為上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
賀綠汀任院長
丁善德也就是丁芷諾的父親任副院長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小提琴版的梁祝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小提琴版的梁祝的5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