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動聽小提琴梁祝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動聽小提琴梁祝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首先,《梁祝》是小提琴協奏曲,不是交響樂,但屬于交響音樂。
交響音樂涵蓋的面更廣些,凡由交響樂隊演奏的音樂都屬交響音樂。所以,交響樂與協奏曲都屬于交響音樂。
交響樂是由交響樂隊,即西洋管弦樂隊演奏的奏鳴曲,多樂章。
協奏曲是由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協同演奏的形式;如果獨奏樂器有兩件(或以上),則稱為大協奏曲。
協奏曲是多樂章的器樂形式,但也有少數作品是單樂章的,比如《梁祝》。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產生,是中國文化發展到了一定程度時的必然產物,是借用西洋樂器的優勢來表達中國古典樂曲的一次有利的嘗試,它充分體現了洋為中用的可行性。
此曲即發揮了西洋樂的優勢,又充分地發揮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特點,是有別于西方交響樂的。直到現在西方國家的一些著名的樂團想把《梁祝》演奏得非常到位、非常得體也絕非易事。因為它是在西洋樂的框架下注入了中國文化的營養(越劇)。
這部絢麗多彩、真摯感人并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的交響作品,在民族化,大眾化方面,作了大膽的創新和成功的嘗試,被稱之為“我們自己的交響音樂”。
在1960年第3次全國文代會上,與其他一些文藝杰作被譽為:“是一個階段,一個民族在藝術上走向成熟的標志。”該曲成為中國現代民族化協奏曲形式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名作之一
這個問題我只能這樣回答:一是小提琴的品質要好,價格高的肯定音色好,所以學小提琴開始可以隨便,到了中期一定要買好琴。二是小提琴的保護和養護,天氣變化對琴有直接影響,所以要防潮,也要防干燥。三是運弓的技巧,這樣聽老師的,又要苦練,手腕手指都要富有彈性,又要有柔軟度。四是音準,指位不準,別說音色了。五是對樂曲的理解,打個比方,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你可以聽聽俞麗娜、盛中國、呂思清,還有一個日本演奏家,他們理解不同,作品特點就大不同。
我本人還是最喜歡俞麗娜的演奏。
太“普通”的琴就算了吧,沒有必要費時費功夫。還馬馬虎虎湊合的琴,把琴碼琴弦換好一點,琴弓也換好些的,音柱也可以試試移動一點點。但是一般也沒根本改變,最重要的是把演奏技術提高,再就是琴堅持天天拉。總之,另外買一把好琴才真正解決問題,但是這要有經濟實力。
首先你要知道小提琴和其他樂器的不同之處,鋼琴,架子鼓,木管,銅管,他們都是手指和手腕相對平衡的動作,但是弦樂,一邊按弦,一邊拖拉運弓。
說到小提琴,基本上很多老師也沒有發現一個生理問題,大家可以做一個試驗,當你吸一口氣,然后憋氣,你會發現你的肩膀自然的往上面提起來,那么敢問一句,你們覺得啦小提琴時候,需要放松?還是肌肉緊緊的呢?
1
在我們運弓之前,需要先吸一口氣,盡快的呼出來,到差不多吐完氣的時候,才開始運弓去接觸琴弦,這樣子這些所謂的雜音會消失。
2
握弓是靠中指和大拇指去控制弓的,但是很多老師有一個問題存在,他們自己哪怕也是用中指和大拇指去運弓,但是他們的學生往往就是用了食指和大拇指去控制,問題來了,
影響音色的因素很多,琴的材料結構,琴碼的位置,琴弦質量,拉奏力度,弓擦弦點位置,音域高低等,有些是提琴本身品質決定的,有些是可以由自己或行家調試的,有些是與你拉奏技藝高低有關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動聽小提琴梁祝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動聽小提琴梁祝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