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大地,風物共生。
成都之所以成為“天府之國”,無疑得益于自然環(huán)境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無論是綿延不絕的灌溉水系,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還是星羅棋布的川西林盤,都是這里獨特的大地風貌。
成都也不辜負上天的饋贈,一直用勤勞守護著這片生養(yǎng)自己的土地,并孕育出令世人艷羨的生活方式與美學文化。文學、創(chuàng)意、設計、藝術,一直是天府大地上此起彼伏的美妙“樂章”。
川西林盤,攝影:ICY?ICYWORKS
在這里,有太多關于大地的故事需要講述,也有太多關于創(chuàng)意的能量亟待爆發(fā)。古往今來,無數(shù)設計師、藝術家、作家、創(chuàng)意人用作品表達過對天府大地的贊美,除了詩歌、繪畫、建筑等表現(xiàn)形式,裝置及公共藝術成為了新的熱門。
這種可觀察、可感知、可觸碰,并與戶外自然和公共生活緊密貼合的新興藝術表現(xiàn)形式,為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的“天府文化”傳承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也為踐行“公園城市”發(fā)展理念提供了新的可能。當創(chuàng)意設計與生活方式在這里融合,當生活愿景與消費場景在這里呈現(xiàn),也進一步促進了生態(tài)價值的經(jīng)濟價值轉換。
創(chuàng)意的種子,將在天府大地的沃土上開出怎樣的新果實呢?
2020年7月27日,由邛崍市旅投集團主辦的“種子力”公共裝置設計競賽,正以“一粒種子,讓創(chuàng)意自然生長”為主題,面向全球設計師、建筑師、藝術家、創(chuàng)意人等進行公開招募。
本次活動還邀約包括日本設計大師黑川雅之、日本花道大師吉元燁子等多位設計、建筑、創(chuàng)意、藝術相關的大咖助陣,除了在競賽單元中評選出最具創(chuàng)意的公共裝置設計作品,在天府大地上,還有一場關于“大地藝術”的盛事即將拉開帷幕。
攝影:劉殿輝
“種子力”公共裝置設計競賽作為最重要的單元之一,將為天府文化的發(fā)展與公園城市的踐行,探索出更多來自全球新銳創(chuàng)意力量的可能。-
“種子力”公共裝置設計競賽全球招募,正式開啟!
競賽英文主題“Blooooom”中的字母“o”就像是一粒種子,也許每一個“o”都可以生長出一個或多個創(chuàng)意:
Original(根源)
Occasional(偶然)
Organic(有機)
Opportunity(機遇)
Optimistic(樂觀)
......
這是一個可以無限延伸下去的名單,靜等設計師、創(chuàng)意人們來接招。
天府大地,即將迎來天地與藝術的共鳴!
藝術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表達方式
2000年,國際策展大師北川富朗在深入研究日本越后妻有地區(qū)后,發(fā)起“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節(jié)”,至今已成功舉辦7屆,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設計師、藝術家與參觀者。
北川先生把大地藝術節(jié)稱作“地域特定藝術”,在這里,藝術不是目的,而只是表達自然、文明和人類關系的一種方法。
卡巴科夫夫婦《田地》,越后妻有藝術三年展作品
如果說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節(jié)的主題是山,那么日本另一個極富盛名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主題就是海。
這個由12座大小島嶼和2個港口城市為舞臺的藝術祭自2010年開始,以“海的復權”為主要理念舉辦三年展,并逐漸讓瀨戶內海的離島從無人問津的荒島變?yōu)樗囆g“朝圣之地”,無數(shù)設計師、藝術家的作品在此落地。
藤本壯介《直島小提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有了山與海,約克郡雕塑公園則將公園作為主舞臺。
超過80件戶外永久藝術作品在這里展出,公眾可以在這里郊游、野餐、約會,同時欣賞和討論藝術作品,公眾與藝術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
JaumePlensa《Nuria和Irma》,約克郡雕塑公園
國內的藝術節(jié)中,同樣也有將公共藝術和空間結合得很好的例子,烏鎮(zhèn)當代藝術邀請展就是其中之一。通過邀請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藝術家參展,“在地”和“全球化”在這里不斷融合、滲透和鏈接。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作品,甚至可以不拘泥于空間的范疇,在不同的環(huán)境可以展現(xiàn)出不同的姿態(tài)。
如荷蘭藝術家泰奧·揚森(TheoJansen)運用風力做出的《噬風獸》,不借助人力的推動,也不借助科技,而是運用大自然的力量讓一只“小怪獸”動了起來。
塑料管是內骨,風是生命,泰奧·揚森運用連杠工藝和氣閥設計讓作品自由漫步,讓人在感到新鮮有趣的同時,也開始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
英國藝術家安尼施·卡普爾創(chuàng)作的《天空之鏡》也充滿著關于自然的玄思,他將一個拋光的不銹鋼表面固定在草地上,提供了一個舷窗,可以觀察不斷變化的云層,像是這個城市的一只眼睛。
當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huán)境看到這些實體藝術裝置,都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藝術的魅力往往也在于此。
本次競賽也將在參賽者設計思路貼合自然、生長等大主題的前提下,給予充分的創(chuàng)作自由,請發(fā)揮新穎創(chuàng)意、表達獨到見解,用最有趣的作品來打動我們吧!
特色活動場地5位資深評審
對于設計師、藝術家來說,沒有什么比自己的創(chuàng)意落地更有成就感和滿足感的事了。本次競賽的獲獎作品不僅可以得到競賽獎金,還有機會在主辦方的支持下,在邛崍落地生根。
攝影:劉殿輝
邛崍市隸屬于成都,自古有“天府南來第一州”的美譽,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是四川最早的四大古城之一。
擁有2千多年歷史的平樂古鎮(zhèn);因大禹治水祭天之地而得名的天臺山;西漢才女卓文君的故里,都是邛崍著名的文化旅游景點。
邛崍中國彩瓷發(fā)祥地——邛窯
而落地于此的裝置藝術作品,也將成為邛崍的新地標,參與這座千年古都的城市更新與演變,促進天府文化與大地藝術的結合,為天府文化的國際化與現(xiàn)代化進程助力。
為確保競賽的專業(yè)性和國際度,本次競賽還將特邀5位國內外資深評審,他們將全程參與競賽評選,并對參賽者的設計創(chuàng)意提出專業(yè)意見和指導。
五大專業(yè)評審
何多苓:知名藝術家、中國當代抒情現(xiàn)實主義油畫、“傷痕美術”代表人物
20世紀80年代初,他的油畫作品《春風已經(jīng)蘇醒》《青春》等在藝術界轟動一時,曾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銅獎,第22屆蒙特卡洛國際藝術大獎賽摩納哥政府獎。作品曾入選1982年巴黎春季沙龍,以及1986年日本亞洲美展。何多苓的建筑實踐從2003年的“賀蘭山房”開始,到2018年的“何多苓美術館”,共有落地建筑項目六個,“紙上建筑”上百個,他對建筑中的“極簡主義”著迷。
齊欣:齊欣工作室設計主持、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
1959年出生于北京,在清華大學完成建筑基礎教育之后到法國留學,他說:“在法國要進行的一項工作就是如何把在清華學到的東西全部洗干凈。”齊欣認為國外的教育訓練了他批評的眼光和城市的觀點。
寧文:獨立策展人、資深媒體人、藝術專欄作者
先后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和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UniversityofLondon),并于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Sotheby'sInstituteofArt,London)藝術史&藝術商業(yè)高級研修班進修。十五年美術館行業(yè)從業(yè)、管理經(jīng)驗,參與策劃、執(zhí)行、推廣過150多個國內外學術型展覽。至今已在中外媒體上發(fā)表文化藝術類文章300多篇,出版圖書4本,多家文化藝術類媒體專題撰稿人。
另有2位神秘評審,敬請期待!
這一次在邛崍,
用設計改變一座城市的氣質,
讓每一粒種子,
都長成參天大樹!
“種子力”公共裝置設計競賽
本次公共裝置設計競賽以成都平原及川西林盤為載體,選址位于天府現(xiàn)代種業(yè)園的核心起步區(qū)。競賽由“大地”鏈接國內外先鋒創(chuàng)意力量,以公共藝術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賦予土地新鮮的藝術語言。
作品條件
競賽設計聚焦于大地藝術裝置,參賽選手可以在允許場地內,自行根據(jù)設計需求選擇裝置具體安裝的位置,但設計需要考慮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參觀者的可達性和參與性;
裝置設計風格不限,規(guī)模不限,裝置的制作材料和組裝方式不限,但是參賽選手需要在作品中進行說明;
裝置的制作和安裝過程需避免對環(huán)境造成大肆污染;
裝置的材料使用需考慮環(huán)保和可持續(xù)性;
裝置不限定功能,選手可以根據(jù)設計需要,賦予裝置某些實用功能,也可以是不具備實用功能的純藝術作品。
作品內容
1、至少300字的文字描述
對作品的描述;設計者對競賽主題與大地藝術裝置關系的理解;
對裝置的用材、結構特征、安裝方式等如何制作、安裝方面的概述。
2、總平面圖
比例不限,內容應包括裝置在選址范圍內的頂視平面圖,裝置周邊的環(huán)境,基本的總圖尺寸等,表達方式不限。
3、裝置相關平面圖
比例不限,表達方式不限。
4、立面或剖面圖
不少于2張,要求能夠體現(xiàn)出裝置與人體的尺度關系。
5、裝置空間效果圖及分析圖
不少于3張,視角和表達方式不限。
6、其他
除以上必須提交的內容之外,亦可選擇性提交以下輔助表達設計構思的文件:視頻(不長于2分鐘)、分析圖、軸測圖,或其他關于材料和建造的圖紙,實物模型照片,建造實施方案等;
其他可以輔助體現(xiàn)設計成果,如裝置節(jié)點的大樣圖、材料與結構示意圖、模型照片等、不做強制性要求;
除視頻之外,其余圖紙和文字內容均需要通過標準電子文件格式體現(xiàn)
獎項設置
共評選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5名和優(yōu)勝獎8名,獎金共25萬元。
一等獎:1名-獲獎證書+獎杯+獎金8萬元人民幣
二等獎:2名-獲獎證書+獎金4萬元人名幣
三等獎:5名-獲獎證書+獎金1萬元人名幣
優(yōu)勝獎:8名-獲獎證書+獎金5000元人民幣
(以上獎金均為稅前金額)
報名方式
1、報名渠道
如果以個人名義參賽,或以個人名義組建團隊參賽,請?zhí)顚憽秷竺?個人版》;
如果以企業(yè)或機構名義參賽,請?zhí)顚憽秷竺?企業(yè)版》,并在報名表中“參賽機構/企業(yè)”名稱處加蓋單位公章,然后進行掃描并發(fā)送。
上述文件及《“種子力”公共裝置設計競賽競賽征集公告》、《集中Q&A》可登錄百度云鏈接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下載:鏈接https://pan.baidu.com/s/1495Ga63YA6kt-VJ56HujQA密碼:g9bh
2、進行報名
將填寫好的報名表(個人:電子報名表;企業(yè):加蓋公章的報名表掃描件+電子報名表)附上個人/企業(yè)作品集,發(fā)送至郵箱:EarthArt2020@qq.com
請大家添加競賽小助手,即時獲取競賽動態(tài)信息
3、補充說明
收到「報名成功」官方郵件回復后,各參賽者(或團隊)將獲得專屬編號,此編號將關聯(lián)參賽人員身份、參賽作品信息等,請勿重復投遞。
后續(xù)競賽相關的《集中Q&A》、《競賽征集公告》、踏勘信息都會在競賽微信群中及時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