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怎樣才能學好小提琴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怎樣才能學好小提琴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小提琴演奏姿勢一般分兩種:
一、雙腿平分直立,雙腳左右分開大約與肩同寬。全身放松。身體的重心由左右腳平均或交替分配。
二、重心放在左腿,右腿稍向右后方站立。力求肩部放松,身體正對譜臺。譜臺高度應等于視平線高度。
我是15歲時(1973年),偶然學的小提琴。那年在內蒙古赤峰二中,有位40多歲的音樂老師,叫岳景漢,前中央廣播樂團小提琴手。解放前,岳老師在北京一法國音樂家學的琴(私塾)。反右時,岳景漢老師不幸成了右派,全家下放到內蒙古赤峰市,在二中當音樂老師。
1973年我從寧城八里罕農村轉到赤峰二中上學時,在上音樂課中被岳老師發現聽音很準(他用腳踏風琴給同學們一個C調1后,便一連彈了20個單音,我在紙上都聽寫對了)。我就被拉去學小提琴,共選了12人(學校買了12把琴)。至今,我拉小提琴45年頭了。那年回赤峰,岳老師還健在,年過八旬了。我悄悄地問老師,我們跟您學的小提琴屬于哪個派系?老師眼睛一亮,對我說:“法比派?!焙髞碇溃√崆儆蟹▏?比利時派,有德國/奧地利派,有意大利派,有波蘭/俄羅斯派。當年俄羅斯派還真時髦一陣子,就是拉琴時右臂抬很高、揮弓有力那種??
岳老師當年看上了我的樂感好,但我個子小、穿個兒晚,手也小且粗,尤其小手指不是一般的短,明顯缺欠。可今天我要告訴小提琴愛好者,手短啊、脖子短啊、臂短啊……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真心喜歡小提琴、喜歡音樂,且有一定的樂感天賦。孩子如果不喜歡拉琴就別硬逼迫他;孩子如果喜歡樂器就支持他。
我還告訴小提琴愛好者,手指細且長的并不是拉提琴、彈鋼琴的優勢。你看鋼琴家朗朗的手沒?看小提琴大師梅紐茵、帕爾曼的手沒?都是短粗的。因為手指粗,柔弦更有力度和韻味,持弓也一樣有力度和靈動感(長大后就感覺到了)。
小提琴伴我40多年,工作生活之余拉琴,都是樂趣、修養、美學、凈化心靈……感謝恩師岳景漢!
圖為:我的可敬的老師和同學,我的琴。
謝謝邀請!
學小提琴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在得出答案之前,我們不防先假定答案是否定的。
就是說,學小提琴不需要具備某些條件。
按照這樣的假設推導一下,當下國內學小提琴的總人數,雖然沒有具體的準確數字,但保守的估計,數以萬計該是不爭的事實。
在如此眾多的人群中,為什么成為頂級演奏大師的總是鳳毛麟角呢?
說他們中的大多數不夠努力?恐怕這樣的理由不能令人信服!
由此可以從其反面得出結論,問題的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就是說,學小提琴是需要具備一定的先天性條件的!
讓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小提琴。
小提琴,真的是特別優美的樂器,素有樂器之母的美譽,那樂器之父是誰?就是鋼琴??梢娦√崆俚匚恢?。
當初讓孩子去學小提琴,其實起因非常簡單,很希望他長大了能用小提琴來吸引異性(有點可笑啦,大家別笑話),更感覺小提琴攜帶特別方便,到哪里帶著就去了,不像鋼琴,那么巨大又特別沉。也感覺小提琴很洋氣。
就這么簡單。就去學了。
孩子五歲時,就跟一位老師在學。不過一開始非常簡單,就是練習夾琴,拉空弦等等。每天就一會,想拉就拉,不想拉就玩。當時竊以為,學不下去就算了,反正琴也不貴(一開始買的41的琴,很便宜)
沒想到,孩子竟然特別喜歡。老師評價他說,音樂的感覺特別好。
于是我們就這么學下來了,從41到42到43到成人琴,更換著,也一節節課上著,一天天練著,買的相關書籍也有一大厚摞了
孩子確實有些天賦(我們也不知天賦來自于何方),他對于一些技巧,常常特別容易學會。最后也輕松考了十級證書。
現在上高中的孩子,學習很緊張,他還是愿意在空暇時間,拉琴放松放松,有時拉空弦,有時拉音階,有時拉練習曲,有時拉流行曲。他也憑借小提琴交了許多朋友,有孩子也有大人,甚至于我們小區附近一個老年樂器團,他也經常去表演。
大家說的對!首先要有濃厚的興趣!其次是有一定的樂感,唱歌不跑調!我就是對小提琴很感興趣!那是70年朋友拿一把琴找我來玩,最后借我玩幾天,后來我哥給我買了一把,花了24元錢,我如獲至寶!天天拉,當時在鄰縣再教育,每次回家都帶著琴,我家鄰居有個大哥哥會拉琴,拜他為師,拉了近兩年,部隊到再教育的農場接兵,聽說我會拉琴,叫我去試拉,然后就說帶我去當兵,我高興壞了,有了一技之長就有用得著的地方!到部隊拉了三年琴。那時很風光!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怎樣才能學好小提琴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怎樣才能學好小提琴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