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給我來點小提琴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給我來點小提琴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小提琴演奏的教程
握弓
右手握弓,拇指尖須緊靠螺旋套(弓根),其他手指執住弓桿,使手背成自然圓形。手指需要柔軟的彎曲。弓桿位于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末節中(即指端),拇指恰與中指相對,小指的指尖,輕松的放在弓桿上,使易于適應需要,向前或向后移動(上弓時向前移動,下弓時向后移動)。四指之間,略須靠攏,不可單獨分開,否則顯得笨拙而不雅觀運弓
優秀的演奏家能在小提琴上發出千變萬化的聲音,就運弓而言,取決于運弓的速度、弓在弦上的壓力以及弓和弦的接觸點這3種因素的不同結合。小提琴的弓法繁多,就其主要的有以下幾種:①分弓:一弓演奏一個音,音要拉的干凈,清楚;②連弓:一弓演奏許多音,在很多樂曲中都會用到,是最常用的弓法之一;③頓弓:音與音之間斷開;④跳弓:弓毛離開琴弦。這4類弓法是最基本的,在20世紀中期,連頓弓,即在一弓中連續快速演奏許多音與音之間是斷開的音,被人視為絕技,隨后又出現了“自然跳弓”,即弓毛在琴弦上,而聽起來或看起來像跳弓一樣。所以人們把小提琴演奏藝術稱之為“運弓的藝術”。
小提醒的難度更多的體現在它的音準方面,除非有非常高的天分,以及絕對的音感,不然在初步階段壓根沒有辦法把小提琴的精準把握好。并且小提琴的演奏。需要很多的技巧,不只是琢磨更多的是去別人的指導,所以說不建議自學。
自學小提琴,最大的問題是音準問題。小提琴是無品弦樂,音準靠左手按弦位置來把握,如果自身耳音音準不好的人是無法學習小提琴的,所以學小提琴首先要判定自己耳音準不準。這點就是學小提琴最難的地方,如果耳音不準,你與小提琴肯定就無緣了。
自學小提琴,不難,只是慢。如果認真閱讀大量小提琴教育家的著作,同時觀摩大師的教學視頻,耐心、認真、靈活、理解。實際上是問題不大的。很多人說不能自學,原因有以下幾點:一,不懂溫故而知新。例如持琴,并非做一遍兩遍就可以的。如果每天讀一讀關于持琴的內容,觀察一下演奏的視頻,這樣調整半個月,持琴肯定會越來越好。二,鉆牛角尖。如右手大拇指,書上說彎,他就彎,書上說直,他就直,這叫一根筋。只知道照著做,卻不理解做了之后的作用,難受也忍著。三,懶。既懶得讀書,又懶得看視頻,覺得文字好多,時間條好長,看著真累呀。四,急躁。剛擺出個樣子,就認為達標了,然后馬上想下一步,非常不講究。
拉小提琴,一定要講究,一個樂句,從不好聽到好聽,再從好聽到動聽,再從動聽到感人,再從感人到令人難以忘懷,就這同一句,做到如此程度,才叫講究。怎樣去做?關鍵在,人能不能聽出令人忘懷的感覺。比如對文格洛夫的演奏,一個人聽后,可能會難以忘懷,隨時一想,就是那句話的味道。但另一個人聽,或許因為對音樂不夠敏感,頂多只能達到覺得動聽的程度,那就沒轍了。即便是小提琴大師給他講課,他也無法在短期內理解動聽之上的感受,這是人對音樂理解的深度所決定的。能理解越高的人,便能模仿其中的精髓到金字塔的塔尖。
不求百發百中,但求刀槍不入
小提琴真的是一種神奇的樂器——它是世間少有的、假如你練不好拉奏出來的聲音讓人無法忍受(包括你自己)的樂器。
鋼琴,古箏,吉他等等,這些樂器由于形制特點,它們的音準都是相對穩定的。哪怕學的不深,只要稍微下點功夫,彈個《小星星》啥的也是沒有問題。
然而弦樂器由于形制特點(沒有品),使得其音準穩定性特別不好控制。這就導致很多人學小提琴一年半載卻連音都拉不準——換言之,小提琴是一種幾乎無法“速成”的樂器。實際上,我聽說初學小提琴真的需要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去練習基本音階。拉曲子就別想了,拉出來像殺豬一樣你自己都聽不下去。
當然學習樂器演奏要考慮多方面因素。要看個人心態、刻苦程度或者天賦等等。這個事只有試了才知道。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給我來點小提琴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給我來點小提琴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