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小提琴獨奏致母親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小提琴獨奏致母親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老人喜歡聽的戲曲歌曲:
1、一些老年人比較喜歡聽戲劇,比較常見的就是豫劇,《孔雀東南飛》《陳三五娘》《梁山伯與祝英臺》等。
2、還有標準紅歌,東方紅、無產階級文化大歌名就是好、國際歌、學習雷鋒鋒好榜樣、打靶歸來、我愛北京天安門、北京的金山上、《前門情思大碗茶》、《故鄉是北京》、《獨上西樓》、《北京一夜》等。
3、瀏陽河,我心中的歌獻給解放軍;愛江山,也愛美人。老人都是經歷了革命的歲月,所以對紅歌等會顯得比較鐘愛。
4、老電影插曲:南泥灣、一條大河、地道戰插曲、梁祝、小提琴、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婚誓、我的祖國(郭蘭英)。
1.琴聲跟隨著腳步緩緩前行,步履踏著琴聲的腳步,依稀聽見碎葉的聲音,和著琴聲的節拍,然后隨風飄散。
2.此時聽到的歌聲,飄散著稻麥的芳香和泥土的氣息,聽到歌聲,仿佛嘗到了農家的新米飯和自釀的包谷酒。
3.那些美妙的音符從琴弦上緩緩流淌著。他的樂器時而高亢激昂,像漲潮時的海水拍打著海岸:時而委婉低沉,像年老的慈母呼喚著久別的孩子;時而清脆薄亮,像徐徐的清風拂過翠綠的竹林…
《母親教我的歌》作于1880年,由捷克著名作曲家安東寧·德沃夏克創作。原作為一首歌曲,后來被改編為小提琴、大提琴等樂器的獨奏曲以及管弦樂曲、合唱曲等形式。
樂曲融入淡淡哀愁的旋律,曲調樸實無華,親切動人,在簡練的音樂語言中充滿了懷念的愁思,感人肺腑。充分表現出母親心靈的顫動,任憑你鐵石心腸也會為之動容。
一百年來,《母親教我的歌》,成為各國歌唱家的音樂會保留曲目,并被改編為各類器樂小品,在歐美和世界各地廣為流傳。
毛寧這人可是老歌唱家了,當紅的時候也是一班青年人的偶像也影響了一代人。他的情感歌曲濤聲依舊.故鄉的云.心雨等在當時是大街小巷處處留聲。隨著人紅歌旺的時候因情感糾紛遇刺,其中多年雪藏無蹤,和大眾失去了藝術的交流。
最近毛寧己復出了,正在到處演山。經過這么多年的磨煉,應該是更加成熟了吧,希望他能技勝一籌勝過當年,重振雄風勁霸歌壇,讓我們再一睹昔日風采。
毛寧
1969年5月23日出生于遼寧省沈陽市的一個音樂世家里。
在1989年12月,推出首張個人翻唱專輯《最高峰》,收錄了包括《黃昏放牛》、《驛動的心》等在內的12首歌曲,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毛寧,曾經是歌壇的風雨人物!他獨特的歌聲,俊朗的外形,讓眾人為之傾倒!他的一首《濤聲依舊》火遍了大江南北,如今聽來,還是那么的經典好聽!他還有許多經典的歌曲,如《我不敢面對這漸漸遠去的愛》、《纖夫的愛》、《黃昏放牛》、《春風吻上我的臉》、《心里有話跟我說》、《歐洲特快車》、《要什么不要什么》、《愛就是現在》、《海水未藍》、《愛的時光》等等。
近幾年,毛寧慢慢淡出了公眾視線。或許,是因為他性格溫和,為人低調,不愛炒作吧!
希望毛寧一切安好!
說起毛寧那可是90年代當紅歌手,相信大家對他都有深刻的印象。那可是一個要顏值有顏值,要才華有才華的大帥哥,是多少女孩子夢中的白馬王子。曾與歌手楊鈺瑩聯袂演唱《心雨》等歌曲,被人們譽為“金童玉女”,那純美動聽的歌聲宛如天籟之音,讓無數熱戀中的男女聽的如癡如醉。
毛寧1969年出生于沈陽一個音樂世家,耳濡目染在這樣的環境中,毛寧從小對音樂就有很高的悟性。20歲時就推出個人首張翻唱專輯《最高峰》,從此,正式踏入演藝圈。1993年登上春晚的舞臺,以一曲《濤聲依舊》紅遍大江南北,許多觀眾也因此喜歡上這個陽剛、帥氣的小伙子,之后,毛寧又拓展自己的事業,在影視界、主持界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取得不錯的成績。
然而,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2010年后,伴隨著新生代歌手崛起,毛寧名氣大不如從前,這是很正常的新舊交替,他本可以轉型退居幕紅做映襯紅花的綠葉,可毛寧卻在失落中迷失了方向,不甘心就此銷聲匿跡他,開始吸食毒品,想以此尋找靈感、尋求刺激。2015年毛寧因吸食被北京警方抓捕,讓許多歌迷大跌眼鏡,一個曾經帥氣、陽剛的歌手竟墮落成癮君子,不能不叫人扼腕嘆息。
從此以后,毛寧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中。如今,50歲的毛寧身體明顯發福了,而且是煙不離手。從那張寫滿滄桑的臉上,可以讀出吸毒被抓后的毛寧經過了怎樣痛苦的煎熬。好在他并未因此沉淪下去,現在的毛寧常在自己的微博上發些正能量的消息,偶爾也參加一些演唱會。祝福毛寧能走好人生的未來之路,做一個無愧于自己,無愧于社會的好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小提琴獨奏致母親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小提琴獨奏致母親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上一篇
小提琴的華彩伴奏,小提琴 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