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你怎么說小提琴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你怎么說小提琴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學習小提琴的能力與年齡是有關的,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肌肉和關節可能不如以前那么靈活和有力。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一個60歲的人不能學會小提琴。只要他們愿意努力和堅持,他們依然有可能成為優秀的演奏者。
需要注意的是,學習小提琴需要大量的練習和耐心。學習者可能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來獲得同樣的進展,但是如果他們愿意付出努力,并且得到了足夠的支持和指導,他們仍然有可能實現他們的夢想。
因此,總的來說,年齡不應該成為學習小提琴的阻礙。如果一個人對小提琴感興趣,并且愿意付出努力,那么他們可以學會小提琴,不管他們的年齡有多大。
此外,學習小提琴還有許多其他好處。它可以幫助改善記憶力、提高情緒和增強創造力。尤其是對于那些年齡較大的人,學習小提琴可以是一種有益的活動,可以幫助他們保持活力,改善心理健康,并且增強生活的意義和價值。
同時,小提琴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影響力。學習小提琴可以使人更深入地了解這種文化,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和敏銳度。
總而言之,不管年齡如何,學習小提琴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它不僅可以提高技能,還可以帶來許多其他好處,豐富人生并增強生活價值。
這是肯定的,60歲怎么可以頂級呢?一是,學小提琴需要天賦,所謂天賦不可能60歲才出現。二是,很多人不懂,以為60歲了,對古典的小提琴名琴理解更深,是嗎?恰恰錯了。現在60歲的人,都是50年代出生,60年代讀書,70年代上山下鄉,80年代工作,九十年代下崗。(對不對,我說的我自己)。對于小提琴認識,小提琴的個性,感悟小提琴的美妙,知之甚少。三是,小提琴雖然是西方最古典的經典樂器之一。但是,并不是越老越能夠表現出來的,君不見,現在的青年小提琴家者,任何古典名曲,都在演繹中變化,錘煉,使而更忠于原著,更能表現原著的魅力。四,純粹奇談怪論,顛覆規律,60歲才初學,成名成家??亂球扯!
感謝邀請!
一個人總會有夢想,有的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有的人到老了也沒實現,但這種愿望一直是存在的。60歲學小提琴,大概就是為了圓自己的夢吧。
至于學到什么程度,自己滿意就行,頂級不頂級,那是年輕人要做的事,沒有哪個藝術領域的比賽是要求60歲以上的人去參加的。
有一位老鄉分享了她學琴的經歷,她50多歲,孫子已經上幼兒園了,她喜歡聽音樂,早就想學一門樂器,但一直沒有機會,現在孫子上幼兒園了,感覺有點時間了,覺的小提琴聲音好聽,帶起來也方便,就想學小提琴。當時她跑了幾個琴行找老師,只有一家琴行收成人,她就買了琴,交了學費開始學習。前幾節課老師說什么她都似懂非懂,就一個小小的弓子,怎么也拿不住,老往下掉。老師講“七個平面”她怎么也找不準,自己的手就像“雞爪子一樣”不停使喚。就這樣“折騰”了半年多,能拉個音階和簡單的歌曲,但比起剛開始那刺耳的聲音已經進步了很多,現在還想繼續學下去。
本人覺得應該為她點贊,家庭主婦能做到這些已經讓我們敬佩了,屬于她們的時間其實不多,上有老,下有小,管了自己的兒女再管孫子女,即使到了孫子上幼兒園,能抽出來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早餐、送小孩上學、買菜、收拾房間、洗衣、接孩子、陪玩、晚飯、洗鍋、小朋友洗澡、哄睡......一環套一環,這些事做完已經精疲力盡,哪有練琴的機會和時間,再說孩子睡了,你一步也不能離開,生怕孩子鬧,哪敢有響動?
比起她們來,大老爺們要好的多(不過很多大老爺也是家庭夫男,“男女平等嘛”),時間上要充足些。
60歲學小提琴、學鋼琴、學二胡......都能達到自己的“頂級”,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但愿我們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別說60歲學小提琴是娛樂,就是娃娃開始學小提琴,99%都是培養點藝術細胞,想把拉琴當專業、成演奏家,那只能是想想。
在學琴這門專業藝術行,不要相信“有1%天賦就可以付出99%汗水”。應該是“沒有10%以上的天賦,就別付出90%的汗水”。
娛樂娛樂,當藝術修養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你怎么說小提琴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你怎么說小提琴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