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
建黨100周年
繼續來關注條形碼推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別報道"紅色記憶"系列報道。1935年,在中華民族危亡的關頭,《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熟悉的旋律,以另一種莊嚴而豪邁的形式呈現,是在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上,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刻。鏗鏘有力的節奏、明亮宏偉的旋律,奏出了中國人民堅定不移、勢不可擋的決心和信心。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義勇軍進行曲》的曲作者聶耳。
這把小提琴被珍藏在云南省博物館,它的主人就是中國音樂家,聶耳。這是聶耳擁有的第一把小提琴,它只跟隨了聶耳五年的時光。可是,也正是在這把小提琴陪伴的五年時光里,聶耳創作出了《開礦歌》、《金蛇狂舞》、《畢業歌》、《告別南洋》等等三十多首不朽名作。
這首1935年,聶耳為電影《風云兒女》所作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時,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奮勇抗爭、一往無前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就在《義勇軍進行曲》在祖國大地上被傳唱之時,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藤澤市鵠沼海濱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聶耳自幼頗有音樂天賦,幼年時期,在求實小學音樂團,聶耳不僅會吹拉彈唱,還成了樂團指揮。1928年,聶耳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成了一名大學生。從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到1928年,中國一直處于專制獨裁的軍閥輪流執政,戰亂頻繁,人民受難。接受了進步思想,學習馬克思主義著作后的聶耳,開始質疑現實,向往革命。1928年,聶耳在省師秘密加入地下組織: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5年,上海發生租界巡捕屠殺無辜群眾的"五卅慘案",在全國"五卅"大罷工時,聶耳寫下這樣一句話:"欲免除罷工之患,非打破資本階級不可。"
1928年,國民黨對共產黨革命者的鎮壓蔓延到云南。大學生活還沒結束,聶耳因為參加地下黨領導的反政府活動被列為激進分子,進入了抓捕名單。得知消息后,經家人緊急商量,1930年,聶耳頂替了其三哥的工作,到上海的云豐申莊當了一名店員。來到上海半年后,聶耳用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購買了這把小提琴。
這首曲子,是1933年由田漢編劇的故事片《母性之光》的插曲,也是聶耳創作的第一首電影歌曲《開礦歌》。
1933年的中國面臨內憂外患,聶耳,也是從那時開始探索一個問題"如何做革命的歌曲"。彼時,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風起云涌,受到田漢紅色思想的影響,聶耳渴望革命的火苗在心里再次燃燒。
1933年初,21歲的聶耳由田漢介紹,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田漢把聶耳帶進中國共產黨的隊伍之際,也正是左翼力量大舉占領電影行業之時,一部部映射現實的左翼電影受到人民的青睞。而在當時有著強烈的革命激情的聶耳,把一腔熱血化作了一個個源源不絕的音符,創作出了《新女性》、《開路先鋒》、《前進歌》、《畢業歌》等批判現實的主題曲和插曲,在全國廣為傳唱。
九一八事變后,在中國東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衛抗爭的烽火,東北各地抗日義勇軍紛紛興起,各路抗日義勇軍超過三十萬人。沒有像樣的武器和供給,沒有后方和支援,奮戰在前線的戰士們,用身軀守護著人民,守護著腳下的土地。看著眼前的一切,田漢提筆寫下"用血肉筑起新的長城",悲壯而頑強的歌詞里,充斥著拯救民族危亡的不屈斗志。此刻的聶耳感同身受,他看著歌詞,懷抱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理想,用生命譜就了一曲中華民族永恒的戰歌。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
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條碼君推出《慶祝建黨一百周年》專欄,
追尋黨的足跡,重溫光輝歷史!
記者:舒珊徐瑋周怡婷鄧鵬郭威金繼堅
編輯: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