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給大家分享和弦進行的思維。
①
誤區
吉他之所以能夠普及世界,很大原因是就是把和聲概念簡化了。例如把和弦理解為指法。C和弦是一個指法,D和弦又是一個指法。這樣的好處是,只需記住那10多20個指法,就能彈唱,并且能以不變應萬變,見到什么和弦就怎么按。所以吉他彈唱很容易上手,見效很快,所以普及也很快。
我想大多數吉他手都存在這一種思維,對于和弦進行,就是一個和弦指法進行到另外一個和弦指法。包括我在內,在我進入音樂學院前,一定程度上也是這么理解的。但是,這是一個誤區。和聲進行,并不止和弦指法的轉換那么簡單。
②
內聲部進行
和聲進行,除了看起來是和弦指法的進行以外,還包含了內聲部的進行。例如一個交響樂隊,里面的樂器(除了豎琴),大多數都同時只能吹或拉響一個音(提琴可以兩個)
那么交響樂隊怎么演奏C和弦。方法是把1,3,5分配給不同的人,每組人一個音,同時一起構成C和弦。所以貝多芬說過,古典吉他(當時只有古典吉他)就是一個小型的樂隊。
如果交響樂隊演奏C時,到底多少個人吹1,多少人拉3或5呢?能不能98個人演奏1,還有兩個人分別演奏3和5呢?我相信聽眾只聽到1。3和5被蓋住了。
再例如C-G,1,3,5到5,7,2。如果我是小提琴,我拉1。那么,我到底是在進行G和弦時,我拉1-2,還是拉1-7呢?或者是1-5呢?這就是聲部進行。
拉1-2,還是拉1-7,都是平穩進行,1-5音程跳的比較大,不平穩。如果是內聲部的話,一般是平穩進行會不太明顯,至少不和主旋律搶風頭。所以聲部的分配是有嚴格要求的。
③
吉他和弦進行不要考慮聲部嗎
我舉著個例子,是想讓大家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和聲。吉他在換和弦的時候,也要考慮的。
例如優秀的古典吉他或指彈作品,和弦的聲部進行就要寫得很漂亮。為什么?因為古典吉他或指彈,主旋律,Bass和中聲部全部要自己搞掂。和弦內聲部進行都不好,是會影響整體的。
④
其他風格的吉他手要注意嗎
當然要注意。雖然其他風格的吉他手主要演奏單聲部。但是,在樂隊伴奏的話,你就是負責一個和弦內聲部。音樂進行時,你演奏的和弦進行,到底要埋藏在里面,還是要突出來。你都要心里有數,能收能放。
再例如,在樂隊里面還有其他和聲樂器,鍵盤或鋼琴。別人的音域在哪里,你有沒有和別人撞。別人演奏的是和弦的哪些音,像前面的那個例子(98個人演奏1,還有兩個人分別演奏3和5)。
所以,一個樂隊整體感如何,跟和弦進行的聲部分配是有很大關系的。和每個樂手的整體素質也是有很大關系的。就算是鼓手,也是一樣,動不動和聲,也有很大區別。
你會發現,很多鼓大師,多少會彈點鋼琴。(例如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無論是學什么類型的樂器,都要學習鍵盤和聲,當然我國也一樣)。在加花時,他會根據和弦聲部的特點,而加不同镲片或不同的銅鼓,最大程度上完美的進行配合。
⑤
怎么讓內聲部進行得平緩些
對于吉他手來講,千萬不要認為和聲進行,就是和弦指法的轉換。一個人自嗨的時候,或許沒關系。但是,在與別人配合的時候,有可能出現不理想的效果。(這就是為什么,玩同樣簡單的東西,職業樂手玩出來的聽起來專業些。)
和聲聲部如何進行是有一定學問的。不過簡單來講,在和弦進行時,共同音保留,不同音就近進行。再簡單一點來講,別經常換把位,盡量在同一把位進行。
如果是用5和弦的話,那又是另外一回事。5和弦只有根音和5音,它只能進行到另一個和弦的根音和5音因為失真導致吉他的泛音列增強,正常情況下的某些泛音是不明顯的。
例如:純八,純五,純四,大三,小三,小三,大二,大二,大二,大二,小二,大二,小二,增一,小二。當中有的音程是和弦音程。即使是平行五度的進行,其實里面已經包含了很多和弦音。這也是為什么失真和弦只需要根音和5音。
文章來源于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