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小提琴左手食指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5個相關介紹小提琴左手食指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小提琴教材一般都是五線譜的,簡譜的很少,可以說幾乎沒有。如果你想演奏音階,教你一招實用的方法。以最左邊的最粗的弦為例,左手四根手指放在第一把為上,先抬起四指,大拇指和腮托住琴,你用你右手的食指去撥,發出來的音按照首調來說就是1,然后左手食指按弦是2,中指和無名指要并攏,是3 4 小指是5,然后換到右邊的弦左手食指是6,中指無名指并攏,是7 1(高音)還有如果小提琴按照固定音高來學習C調音階難度對于初學者就大了,所以它和其他樂器學習調性的順序還是有所區別的,剛開始是學習D調,A調,和G調,考級教材1級都有所說明的。我剛剛所說的方法是按照G調來說的,但音階按首調聽起來還是12345671(高音)
其實你應該先明白,你沒練過琴,嫩嫩的手指按下去,怎么可能不會長泡呢,長了泡后,按我的經驗是歇1,2天再繼續,等泡泡消下來,否則只會使泡泡越來越大,當然,破不了,最后只會結成又厚又硬的繭。
我之前倒沒想過這個問題,現在想想,好像我老師手指上看不出有繭。我也是如果隔很長一段時間再練的話,最初會有泡泡,然后是厚厚的繭,再后來繭脫落了,再接下來,手指頭會有些粗,可是不會是硬邦邦的繭。總的來說,對于初學者的你,長繭是必定的。我有個朋友,練了10年了,連繭都沒長過,這種屬于隔一天練一下的,泡泡剛想起就消了,自然也就長不出繭。代表指法。小提琴中食指代表1指,也就是譜面上的1。空弦用0表示,也可不標指法。如果標明了同一個音兩種指法,那就表示這個音可以在兩根弦上拉出,可以拉空弦也可以用指法拉另一根弦。這要看個人喜好了。
問題我大概看明白了。我就回答你左手按弦吧。首先,左手應該是你平時放松狀態時的樣子。你坐在凳子上,將你的手自然的放在膝蓋上,這時的動作就是你持琴時,左手的動作。
接下來,大拇指關節與食指的第二關節夾住琴頸,將虎口空出來。
這時準備的姿勢。
繼續,食指順勢向下按,不要加入而外的動作,其他的手指依次自然落下(先不要管音準)。
然后在抬起,幾次之后,感覺可以適應動作了,然后再具體的找音準。
全弓在準備運弓時,右上臂要稍抬起些(不貼身即可),弓桿略向外側。在弓上行至弓根時,手腕須逐漸推起;在弓下行至弓尖時,手腕須順勢下落。起落動作要平穩,自如。此過程中,手指應配合有做小的伸屈調節動作。例如,在弓根時,拇指與小指稍彎屈;在弓尖時,拇指與小指略伸直。由于手握在弓根處,弓的兩端在琴弦上的壓力不一祥,若不借助外力,僅讓弓自然地在琴弦上運行,就會出現越向弓尖音量越弱,越向弓根音量越強的現象。
為了使全弓音量平均,在向弓尖運行時,手指(主要是食指)必須對弓漸漸增加壓力;在向弓根送行時,須將弓稍提起或將弓桿稍向外側,以減輕弓在琴弦上的壓力,減少弓毛接觸琴弦的面積來達到平衡音量的目的。下行運弓的開始時,音量容易強。上行運弓的開始時,音量容易弱。因此要有意識的掌握力度,使上、下弓音響平均,上半弓、中弓、下半弓在上半弓和中弓運行時、以前臂及腕部動作為主。在下半弓運行時,需加入上臂的動作。弓桿停留在正中時、肘、腕、指與弓應在一個平面上。
連弓即用一弓奏出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的弓法。連弓應拉得連貫順暢。換弦時,要用柔和的腕部動作將兩弦上的音連接起來,避免突然,生硬的動作。
弓法的交化很多,如果能較好地掌握這些基本弓法,進一步學習其它變化弓法,就有了一個基礎。應強調指出的是,有的人往往容易偏重于左手技術的提高,而忽略右手的練習。其實小提琴的表現力很有一部分體現在右手的運弓上,有時右手運用不好還會形響左手的演秦。因此,必須對左右手的練習予以同樣的重視。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小提琴左手食指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小提琴左手食指的5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