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堪稱人類創造的、最完美的抒情樂器之一,被譽為“樂器之后”,它音色溫暖、純凈甜美、極近女聲。小提琴不僅是管弦樂中最重要的樂器,同樣在室內樂、民謠樂、爵士樂等領域散發其迷人的魅力。
【D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帕格尼尼一共寫了十數首以小提琴主奏,并加入管弦樂的樂曲,其中小提琴協奏曲至少也有六首以上,但經印刷出版的小提琴協奏曲則只有兩首,至今仍常被演奏的只有一首《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本曲原來是用降E大調寫成,但為了減少小提琴演奏的難度,顯現特殊效果,所以將樂器調高半音,并使用D大調樂譜,如同使用移調樂器一般。而如今無論是管弦樂或主奏小提琴,一般都是以D大調演奏。
【g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布魯赫的《g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于1866年,當時作者年僅二十八歲。布魯赫一生共留給世人三部小提琴協奏曲,其中《g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是繼門德爾松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之后,被演奏得最多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同時也堪稱為布魯赫的代表作。此曲的旋律多少帶有一些甜蜜的傷感,并且具有名演奏家所喜愛的演奏效果,形式雖然是普通的三樂章,但又比一般的協奏曲形式自由許多,甚至有些人還把本曲的第一樂章當做前奏曲。
【d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
在帕格尼尼之后的眾多小提琴家中,維尼亞夫斯基可說是最接近頂尖的一位。他的演奏融合了法國學派的技巧以及斯拉夫民族的氣質。他不僅能輕松地炫耀過人的技巧,更能另聽眾感動得落淚。他以左手強烈的抖動(即20世紀出現的揉弦)加強他優美動人且富有情感的音質。
【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是芬蘭作曲家西貝柳斯的早期作品。作者十分熱愛芬蘭的自然景色和古代詩人荷馬的文學史詩,在這部小提琴協奏曲中,也自然而然地表露了這種感情。音樂主題熱情奔放,富有濃厚的芬蘭氣息。樂曲充分發揮了獨奏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現力,在樂隊部分的寫作上也發揮了交響特色。整個作品如一幅音畫,栩栩如生。
【西班牙小提琴與樂隊交響曲】
此曲作于1873年。這首樂曲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它罕見的標題。實質上,本曲是一首小提琴協奏曲。
這首樂曲不但在外表上有華麗的效果和迷人的情調,而且在內容上也頗具深度,不愧為拉羅的代表作。偉大的音樂家柴科夫斯基聽了這首樂曲之后,曾評價道:“這是極為愉快、新鮮而又明朗的樂曲……他的期望并不在于深刻”。
下一篇
西方美女小提琴,外國女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