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小提琴經典國外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小提琴經典國外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小提琴當然是西洋樂器。。不過小提琴也有很多中國曲子 如梁祝 ,思鄉曲, 金色的露臺,現代意義上的小提琴起源于17世紀的意大利,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樂器“里拉”,15世紀意大利人對其進行了改革,并用馬尾制成弓子拉奏,定名為Violin,即小提琴,后來又經過多年演變,小提琴的形成與制作才基本固定...
九十年代在倫敦工作,平時盡量開著BBC音樂臺,聽到BBC放過的中國音樂就有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二胡獨奏《二泉映月》,鋼琴協奏曲《黃河》第二樂章選段,播放后,主播都有極佳的評論,至今還記得黃河頌選段結束后,主播先是重播了一遍曲名,接著就贊嘆到“非常非常優美的音樂”!BBC音樂主播哦!個個都是世界知名的樂評家,玩唱片的都知道,《企鵝唱片指南》就是這幫家伙編的!
梁祝是我非常喜愛的一首曲子,聽了無數遍了。可能是作為一個中國人,對于曲中的旋律更能產生共鳴的緣故吧,每次聽都會被感動到。不過,它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不能稱作小提琴協奏曲,不符合它的體例規范,稱作一首交響詩或者交響序曲可能更準確。我不能確定國外尤其是歐美的聽眾是否能夠GET到東方音樂的感動人的那個點,還是僅僅對這異域風情的東方樂曲好奇而已。
對問題本身無意討論。
只是更正兩點:
1.作品的規范名稱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2.從來就沒有什么國際“古典”音樂界一說?!
國際音樂界中可能劃分為演奏、研究“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團體或個人,
但絕對不可能把整個國際音樂界劃分為什么“古典音樂界”或者“現代音樂界”?!
因為“國際音樂界”是一個唯一的不可分割的領域!
我不知道外國怎么評價的。但我知道音樂聽說也是不分國界的。世界被稱之為五彩繽紛,因為地球有千萬種動植物,相對來說,對音樂是各不相同的感受,所以沒有必要在乎外國人怎么說,只要我們認為好就行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小提琴經典國外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小提琴經典國外曲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