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提琴 >南寧小提琴修理(誕生于青島如今輾轉回到上海,“中國第一把小提琴”見證數代音樂人赤子之心)

      南寧小提琴修理(誕生于青島如今輾轉回到上海,“中國第一把小提琴”見證數代音樂人赤子之心)

      誕生于青島如今輾轉回到上海,“中國第一把小提琴”見證數代音樂人赤子之心

      現存最早的由中國人在中國制作的第一把小提琴誕生于1935年,由我國著名音樂家譚抒真先生制作。

      這是一把擁有85年歷史的小提琴,琴身上因時間流逝而留下斑駁的痕跡,卻也閃耀著歷經歲月洗禮的溫潤光澤。她由著名音樂家、曾擔任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的譚抒真在1935年制作于青島,也是現存最早的由中國人在中國制作的第一把小提琴。上海樂器展提琴館將于10月28日舉行“中國第一把小提琴”捐贈儀式,這把琴將由廣西南寧華僑實驗高中退休教師廖超杰捐贈給上海音樂學院東方樂器博物館。

      誕生于青島如今輾轉回到上海,“中國第一把小提琴”見證數代音樂人赤子之心

      “中國的提琴制作事業從零起步到如今稱雄世界,這是我們國家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縮影,也是中國文化事業、音樂事業發展的縮影。”上海音樂學院教授華天礽告訴記者,眼下的中國已是全世界最大的提琴制造大國,也正在成為提琴制造強國。“回首小提琴制作事業在中國的發展,譚抒真先生是繞不開的名字。我們不能忘卻這些為所熱愛的事業傾注了赤子之心的前輩音樂家。”

      誕生于青島如今輾轉回到上海,“中國第一把小提琴”見證數代音樂人赤子之心

      目前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提琴制造大國,也正在成為提琴制造強國。

      從“第一把”到“最后一把”,他用一輩子踐行對提琴事業赤誠的愛

      1935年,28歲的譚抒真在青島,制作了現存最早的由中國人在中國制作的第一把小提琴。2002年去世這一年,95歲高齡的他制作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把提琴。“在我的一生中一刻也離不開音樂。沒有音樂生活就失去動力、失去樂趣。音樂就像空氣和水,我不能想象沒有音樂生命怎能延續下去。”正如譚抒真自己所說,他用一輩子踐行了對音樂和小提琴事業最赤誠的愛。

      回顧譚抒真的生平,猶如回顧中國小提琴事業近百年的歷史。作為我國德高望重的音樂教育家、小提琴家、小提琴制作家,上海這座城市也見證了譚抒真人生中的諸多重要時刻。他1907年生于青島,早年先后就學于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和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27年他加入上海工部局樂隊任演奏員,是進入該樂隊的第一位中國小提琴家。從1949年起,譚抒真在上海音樂學院的領導崗位上工作了53年,和賀綠汀老院長等領導一起,把上音辦成了一所具有世界聲譽的音樂學院。

      誕生于青島如今輾轉回到上海,“中國第一把小提琴”見證數代音樂人赤子之心

      譚抒真是我國小提琴教育界的一代宗師。回顧譚抒真的生平,猶如回顧中國小提琴事業近百年的歷史。

      小提琴傳入中國很長一段時間,用的都是外國制作的琴,中國人不會制作小提琴,也不會維修。1924年,譚抒真在青島學琴之時,一次琴壞了,只能拿到上海去修,花費60元巨資,等了一個多月才修好,可拿回來不久又壞了。華天礽說:“那一刻,老師深深感到,拉琴的人一定要學會修琴。于是他就琢磨著自己修琴,并設法從國外買了制作提琴的參考書,訂購了工具和材料。”彼時,譚抒真在青島認識一位會做提琴的美國大提琴家希爾勒,他們時常在一起研究制琴技術和方法。就這樣,譚抒真在青島做出了他的第一把小提琴。

      譚抒真制作的第一把小提琴現在在哪兒?廣西的一位退休教師廖超杰,近期慕名到上海尋找譚抒真的家人,原來他從廣西文化館的一個朋友那里得到了一把疑似是由譚抒真制作的小提琴。經譚抒真家人及上海音樂學院相關專家的鑒定,確認這是譚抒真作于1935年的小提琴。這把琴內貼有一枚手書標簽,上面用工整的英文印刷體寫著“仿約瑟夫·瓜奈利1741譚抒真1935年作于青島”。

      誕生于青島如今輾轉回到上海,“中國第一把小提琴”見證數代音樂人赤子之心

      這是這把琴內的標簽。標簽上寫著“仿約瑟夫·瓜奈利1741譚抒真1935年作于青島”。

      “從琴中的標簽和琴的特征來看,這把寫著1935年由譚抒真作于青島的琴,其真實性是沒有疑問的,這也是目前資料可查、現存最早的、由中國人自己在中國制作的第一把小提琴。”華天礽說。

      從新中國成立至今,上海為樂器行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2年深秋,華山醫院的病房里,譚抒真說他想家了,想念家中的小提琴,想要拉幾首心愛的曲子。說話中他摩挲了一下左手,手指在空中輪動了一下。誰也沒有想到,這是譚先生清醒的最后時刻。第二天,他陷入昏迷,直到11月28日,溘然長逝……小提琴界一代宗師過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也為中國小提琴制作事業留下了無盡的財富。

      誕生于青島如今輾轉回到上海,“中國第一把小提琴”見證數代音樂人赤子之心

      2002年,譚抒真以95歲高齡在制作他的最后一把琴。

      新中國成立后,國內音樂學院樂器奇缺,上海音樂學院在1950年成立了樂器制作室,由時任上音副院長的譚抒真兼任樂器制作室主任制作樂器。1958年,上海音樂學院樂器工廠成立。由于在樂器制作特別是提琴制作方面取得了卓著成績,當時上音受到國家輕工業部委托,為全國培養提琴制作人才。從全國各地選派的15位提琴制作工,在上海進行培訓并由譚抒真指導,他們日后成為國內各地提琴廠的負責人。其中廣東派來的陳錦農,成為我國第一個在國際小提琴制作比賽中獲金獎的小提琴制作家。

      誕生于青島如今輾轉回到上海,“中國第一把小提琴”見證數代音樂人赤子之心

      譚抒真與上海音樂學院第一屆提琴制作學生合影。

      為了使青少年能有適合其身體大小的演奏小提琴,上海音樂學院樂器工廠在1958年設計制作了一套有12種大小尺寸的小提琴,比國外通常只有六種尺寸的青少年提琴尺寸更豐富、選擇更準確。1959年,樂器工廠更是制作了一套用象牙、烏木鑲嵌的弦樂四重奏。華天礽說,這套弦樂四重奏代表了提琴制作最高工藝技術,“在今天看起來依然熠熠生輝,其制作水平從任何方面來說都是世界級的”。

      誕生于青島如今輾轉回到上海,“中國第一把小提琴”見證數代音樂人赤子之心

      上音樂器工廠1959年制作的鑲嵌四重奏。

      上海,當之無愧地站立在中國提琴制作專業領域的潮頭。1978年,上海音樂學院率先設立提琴制作專業,從全國各地招了兩屆共十個學生,譚抒真以71歲的年齡親自任教,開創了在音樂學院設立樂器制作專業的先例。隨后,全國各音樂學院也紛紛建立樂器修造專業,為我國培養了大批高水平的樂器制作專業人才。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上音又選送樂器制作的學生出國深造,使我國樂器制作的專業水平很快與國際水平接軌。2019年僅上音樂器修造專業就培養了四名碩士、42位本專科畢業生、105位進修生,為我國樂器行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圖片來自上海音樂學院

      作者:姜方

      編輯:許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电影国产一区|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公司|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 日本视频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性色av闺蜜一区二区三区| 91香蕉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日本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首页| 日韩免费观看一区| 熟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字幕一区视频一线| 国产丝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在线|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州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伊在|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好湿好大硬得深一点动态图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福利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自产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页|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 风间由美在线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一区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