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小提琴獨奏名曲化蝶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小提琴獨奏名曲化蝶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國小提琴10大名曲第1名: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由我國著名作家陳剛與何占豪創作于上世紀50年代末。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演,年僅19歲的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一舉成名。從此,這首歌曲被演繹成不同版本,傳遍海內外深受人們喜愛)。
中國小提琴十大名曲的第一名是小提琴協奏曲粱山伯與祝英臺。這首樂曲是取材于民間傳說,吸取越劇曲調為素材,經由何占豪、陳鋼于1958年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
全曲以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較有代表性的三段劇情——相愛、抗婚、化蝶為主要內容,分為三個部分。該曲音樂優美動人,是我國民族交響音樂的典范,受到世界各國小提琴演奏家和聽眾的喜愛。
《梁祝》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陳鋼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次公演,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這支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響音樂民族化的創世紀。
題材取材于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采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采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由鳥語花香、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長亭惜別、英臺抗婚、哭靈控訴、墳前化蝶構成的曲式結構。
何占豪、陳鋼。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陳鋼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次公演,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這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響音樂民族化的創世紀。
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采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采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編曲是何占豪。
何占豪考入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后,為了讓愛聽戲曲的農民群體也能喜歡上小提琴的音樂美,何占豪運用越劇音調創作了一首三四分鐘的弦樂四重奏《梁山伯與祝英臺》。
何占豪,男,漢族,1933年出生浙江諸暨,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小提琴獨奏名曲化蝶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小提琴獨奏名曲化蝶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上一篇
小提琴品位標記,小提琴品位標記圖
下一篇
小提琴的小能手,練小提琴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