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小提琴高把位手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小提琴高把位手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首先要注意,除了左臂以外,身體其它部位要保持和拉低把位一樣的姿勢,仔細感覺具體是哪個部位很吃力,你就要放松那個部位,思想不要有負擔,高把位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難。關于音準,在高把位手指要有意地擠一點,當然關鍵還是要慢練,仔細的聽,有耐心,問題很快就會解決的。
身材呢,要有手,必須至少兩只。左手至少要一至四指齊全,每個手指都要至少三個指節;拇指最好有,拇指把位至少需要一個指節,不過很多曲子不用拇指把位。右手至少要有三根手指,用于握穩弓。固定琴一般用腿,但技術性要求比較低,義肢可勝任。還要求能夠坐穩,這個涉及到多個系統的協調,可能要復雜一些,幸好測試很簡單,可以自行檢測。以上是基本要求,能滿足就可以拉提琴。
其他高階屬性可以有:
1手指長2張開幅度大3指力好/這個可以練4腰背肌肉力量好/可以在長時間練習情況下減少腰突風險當然,這個是好高高階之后能體現出優勢的屬性,不妨礙你開始學習。
即使好高高階了以后,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代替,參考鄧亞萍/腿短、黃豆豆/腿短、貝多芬/耳朵……然而唯有勤奮堅持是無法被完全替代的。
——————還是割吧——————我之所以這么寫,是因為一位前輩早年拉提琴,我認識他時他年過半百,正在學鋼琴。
陪他練習時發現他左食指少了末端指節,他笑說這就是改投鋼琴的原因,缺了一個指節真的沒法拉提琴了。
是的,技術動作都做不出來了。
印象好深刻,他退休很多年了,還是深深地影響著我。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下把位是怎么回事。
小提琴是左手按弦,主要是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來按弦。拇指起輔助作用。通常我們把食指叫做1指,中指叫2指,無名指叫3指,小指叫4指。
下面我們以小提琴的二弦為例來說明什么是把位。二弦空弦音高為A,唱名是6,如果我們從空弦開始演奏,再把1234指依次按下,即可拉出如下音階:6、7、高音1、高音2、高音3。顯然,此時1指按的音是7,2指是高音1,3指是高音2,4指是高音3。此時左手的位置就是一把位。如果我們把1指向琴碼方向移動,用1指按一把位時2指的位置,即高音1的位置,則此時手的位置為二把位。同理,繼續把1指向琴碼方向移動,用1指按一把位時3指的位置,即高音2的位置,則此時左手的位置為三把位。
以此類推,可以很容易找到四、五、六、七等常用的把位。
做為初學者,重點要先練好一把位,因為一把位是基礎的把位,只有練好一把位,才有學高把位的基礎。一把位練習好后,可以先進行三把位的練習,首先要記牢三把位每個手指在四條弦上都按什么音,拉好三把位C大調音階與琶音,然后再練習一、三把位的互換。
為什么一定要學會換把呢?個人體會換把的如下好處:(歡迎補充)
一,可以擴展音域。二,可以減少換弦,演奏更為方便流暢,且可保持音色的一致。三,可以發揮強指(一、二、三指)作用,盡量避開弱指(四指)揉弦。
學會一三把的互換,并能演奏相應的音階、琶音及練習曲和樂曲,是達到業余三級的基本要求。
E弦:1指 la,2指 si,3指 do,4指 reA弦:1指 re,2指 mi,3指 fa,4指 solD弦:1指 sol,2指 la,3指 si,4指 doG弦:1指 do,2指re, 3指mi,4指 fa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小提琴高把位手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小提琴高把位手型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