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神經疾患康復(周一)、老年康復(周二)、疼痛康復(周三)、心肺康復(周四)、兒童康復(周五)、骨骼疾患康復(周六)、飲食營養護理(周日)等居家康復內容,定期更新,驚喜不斷。
【居家康復第147講】最近筆者深受腕管綜合征的困擾,很長時間不能及時更新文章。那么,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腕管綜合征。
一、什么是腕管綜合征?
腕管是一個腕關節掌側的一個狹窄管道(腕骨和屈曲支持帶之間的纖維性空間),其內部有正中神經和手指的屈曲肌腱(包括一條拇長屈曲肌腱、2~5指的指深、淺屈曲肌腱)。正中神經控制拇指、示指、中指和部分環指(3個半手指)的感覺和運動,如支配拇指的外展運動、支配拇指向掌心屈曲運動、支配示指和中指屈曲近端指節和伸直其遠端2個指節等。無論是腕管內的內容物增多、體積增大,還是管腔本身變小,都可導致腕管內壓力增高,從而刺激和壓迫正中神經,引起腕部以下正中神經分布區域無力、麻木、疼痛。當腕關節掌屈曲時,正中神經受壓,同時用力握拳,則受壓更劇烈。
總之,腕管綜合征就是指由于多種原因(如腕管狹窄或內容物增多、體積增大)導致腕管壓力增高,壓迫正中神經后引起的一系列正中神經損傷的癥狀和體征。是周圍神經卡壓綜合征最常見的一種。
二、腕管綜合征病因是什么?
任何能使腕管內壓力增高的因素均可導致腕管綜合征。無論是腕管內容物增多、體積增大,還是腕管本身變小(容積減少),都可導致腕管內壓力增高。多數患者病因不明,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1、管腔本身變小(容積減少):腕部骨折、脫位(橈骨下端骨折、腕骨骨折和月骨周圍脫位等)可使腕管后壁或側壁突向管腔,使管腔狹窄;腕橫韌帶可因內分泌病變(肢端肥大癥、粘液性水腫)或外傷后瘢痕形成而增厚。
2、管腔內容物增多、體積增大:腕管內腱鞘囊腫、神經鞘膜瘤、脂肪瘤、外傷后血腫機化,以及滑囊炎、屈曲肌肌腹過低、蚓狀肌肌腹過高等,都將過多占據管腔內容積,而使腕管內各種結構相互擠壓、摩擦,血液、淋巴回流受阻,壓力升高而致正中神經受壓。
3、生理代謝功能的改變:肥胖病、糖尿病、絕經期、妊娠期、哺乳期、痛風、類風濕、甲狀腺功能紊亂、內分泌的代謝紊亂(如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等)
4、腕部慢性勞損:有研究認為過度使用腕部或手指,尤其是重復性的活動,可造成腕管綜合征。如木工、廚工、電腦族等長期過度使用腕部,腕管內壓力反復出現急劇變化。這種壓力變化易引起正中神經發生慢性損傷。此外,腕部過伸或過曲均可使腕管壓力增加。
總之,腕管綜合征一般是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很少能找到單一的決定性原因,但不管是何種原因,最終都是使腕管內和(或)腕管內行走的正中神經壓力增高,從而導致的一系列正中神經損傷的癥狀和體征。
三、腕管綜合征有什么癥狀表現?
腕管綜合征主要是由于正中神經在腕部受卡壓所致,其常見的臨床表現為正中神經支配區域(拇指、示指、中指和部分環指(3個半手指)的感覺、運動障礙。病人首先感到橈側三個手指端麻木或疼痛,持物無力,以中指為甚。夜間手指麻木很多時候是腕管綜合征首發癥狀,許多患者常常夜間痛醒,適當抖動手腕、局部按摩或將上肢垂于床邊時癥狀可以減輕。在白天,癥狀通常與活動有關,尤其是開車,長時間手持電話、書本、報紙時。壓迫或叩擊腕管處、背伸腕關節以及勞累時可使麻木及疼痛加重。有時局部性疼痛可放射至肘部及肩部。病情長期發展可導致大魚際肌橈側肌肉萎縮,拇指不靈活,抓、握、搓、捻等動作費力。病情發展至晚期,患者感覺異常可消失。
四、哪些人易患腕管綜合征?
腕管綜合征好發于30~60歲人群,女性患者多見。男性常伴有職業病史,尤其是需要長久用力屈伸腕與手指的職業,如電腦族頻繁敲擊動作、廚工翻菜顛勺動作等容易導致本病。此外,木工、書法家、畫家、音樂指揮家、提琴家、鋼琴家、雕刻家、常做家務的家庭婦女、組裝線工作的人、妊娠晚期婦女等均易發生本病。雙腕發病率可高達30%以上,其中絕經期女性占雙腕發病者的90%。
值得說明的是,所謂的“鼠標手”不能與腕管綜合征混為一談。與使用鼠標直接相關的疾病,更常見的是拇指狹窄性腱鞘炎和橈骨莖突腱鞘炎。事實上,與敲打鍵盤相關的疾病,多是腕管綜合征。
五、如何診斷腕管綜合征?
腕管綜合征主要根據病史、癥狀、體征和電生理檢查(肌電圖)來明確診斷。首先需要了解其病史、職業史以及活動障礙,排除其他與腕管綜合征相似的疾病,本病典型癥狀體征有拇、示、中指感覺過敏或遲鈍,夜間痛醒,拇指對掌無力,持物不穩,甚至大魚際肌萎縮;其次使用特定測試誘發產生腕管綜合征的癥狀,包括腕部正中神經Tinel試驗、屈腕Phalen試驗,若為陽性則證明存在腕管綜合征。此外,腕管內有炎癥或腫塊者,局部隆起、有壓痛或可捫及腫塊邊緣;最后,腕管綜合征往往需要電生理檢查確診(即肌電圖,可發現腕管綜合征患者,正中神經傳導潛伏期延長,傳導速度減慢)。需要說明的是,若懷疑有占位性病變,手腕的超聲檢查或核磁共振也十分有意義。B超成像可以顯示損害了的正中神經,MRI可以顯示手腕的解剖。輔助檢查X線片檢查,可排除骨性病變。
六、腕管綜合征該怎么治療?
腕管綜合征的治療可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其治療的目的是對受壓迫的正中神經實施有效方法,以消除水腫、壓力,緩解疼痛,恢復運動功能。鑒于多達1/3的腕管綜合征患者未經治療即可自愈,故本病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在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癥狀加重者可考慮局部封閉或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
1、支具(如腕夾板)制動:早期,腕關節可使用夾板中立位制動來控制病情發展,緩解癥狀。所有患者應在夜間戴上腕夾板,白天根據具體病情使用,但全天佩戴腕夾板尚無證據表明有額外益處。夾板應連續佩戴一個月以上,若為輕度腕管綜合征,則可戴更長時間。此外,發生本病后,應注意休息,手應避免勞累、提重物,避免手及腕部過度屈伸,防止腕部受涼。(ps:雖然控制癥狀最有效的體位為中立位,但利于手功能發揮的體位是背伸30°位,故需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體位)
2、藥物治療:發病早期應用非類固醇抗炎劑可使癥狀減輕或完全消失。若數周后無效,可用醋酸氫化可的松腕管內封閉治療,注意不能將藥物注入正中神經內,否則可能因類固醇晶體積累而產生化學性炎癥,反而加重癥狀。正中神經損傷者可用B族維生素(如B6、B12)。此外,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扶他林等也可能有一定的療效。
3、物理治療:早期應用超短波、微波療法、紫外線療法等,如有炎癥水腫,可應用冷敷;后期應用運動治療、手功能訓練、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超聲波療法、蠟療、紅外線療法等;按摩治療可放松手及腕部肌肉的鍛煉。
手術治療
對癥狀比較嚴重,尤其是大魚際肌明顯萎縮者,采用腕橫韌帶切開術或內鏡下切斷術。對腕管內腱鞘囊腫、病程長的慢性滑膜炎、良性腫瘤及異位的肌腹應手術切開。手術中若發現正中神經已變硬或局限性膨大時,應作神經外模切開,神經束間瘢痕切除神經松解術。手術治療的目的是松解腕管內正中神經、去除壓迫正中神經的組織,為正中神經恢復創造條件。術后腕中立位夾板制動需2~3周,允許手指屈伸活動,制動解除后方可行屈腕功能活動。術后應注意休息,手應避免勞累、提重物,避免手及腕部過度屈伸,防止腕部受涼。
七、如何預防腕管綜合征?
目前還沒有已證實有效的預防措施,但我們可通過以下幾點來預防:1、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應避免腕關節過分用力或停留在某一位置時間過長,增加休息時間;2、防止手腕過度屈伸;3、長期腕關節用力者,注意腕部局部保健和休息,如白領在使用電腦或伏案工作時,最好保持良好的姿勢,避免反復長時間手腕懸空、高速、單一和重復敲擊鍵盤,且每隔一小時休息10分鐘,最好肘部放一個支撐物,同時可做一些手指操。4、注意腕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清風計劃#
我是康復科岑醫生,喜歡的記得關注、點贊,謝謝。
要什么不一樣的觀點,在下方留言評論或私信,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需要說明的是:
1、本文僅供參考,不作為臨床診斷及醫療依據,不可替代專業醫師診斷。具體病情不同,康復實施方案必須依據臨床具體情況制定,請至醫院就診后遵醫囑或者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本文作者不對患者因閱讀本文所產生的不當醫療結果承擔責任。
2、參考文獻:《外科學》陳曉平、汪建平主編,p724~726
3、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系刪除。
上一篇
卓別林街頭小提琴,卓別林拉小提琴
下一篇
簡單小提琴征途,征程小提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