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寧波樂團小提琴招聘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寧波樂團小提琴招聘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你可以到寧波夢幻小提琴工作室看看,這個工作室是俊華樂器廠的寧波辦事處,到那里買琴的人很多,價格都是出廠價,比市面便宜一半以上,而且工作室有資深的小提琴老師,可以幫你把琴調好,在那里學琴的也很多。
地址和電話可以在網上搜夢幻小提琴工作室找到。在亞洲排名靠前的小提琴演奏家有石川綾子,盛中國,俞麗拿,呂思清等
石川綾子在澳大利亞等世界各國舉辦個人獨奏會并與世界各大交響樂團共演,活躍在電視、電臺節目中,是一位國際化實力派小提琴手。被稱作"Outstanding violinist with a charismatic talent"(杰出的天才小提琴家)
盛中國,男,祖籍江西臨川,出生于重慶。“杰出的音樂表演大師”、“最迷人的小提琴家”、中國的梅紐因(menuhin)是世界音樂界權威人士對中國小提琴家盛中國的贊譽。代表作品有《梁祝》等。作為中國交響樂團國家級小提琴獨奏家,為促進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貢獻。
俞麗拿,中國女小提琴演奏家;浙江鄞縣姜山鎮人(今浙江寧波市),生于上海。幼年學鋼琴,1951年進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就學,先后師從竇立勛、譚抒真,曾被選入外國專家班學習,1962年在該院畢業。
呂思清,男,中國小提琴家。他是第一位獲得國際小提琴藝術最高獎——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的東方人。這位被國際權威音樂雜志《the strad》譽為“難得一見的天才”的杰出中國小提琴家。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由何占豪、陳鋼作曲。
1959年5月27日首演于上海蘭心大戲院。
由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于麗拿獨奏。
至今已走過了60多年的歷程。
演奏方式也從小提琴協奏曲,被移植為二胡、琵琶、古箏、楊琴、笛子、鋼琴等多種樂器演奏的曲目。
演奏的范圍也從國內走向了國外,成為了中國的一張名片。
讀罷九則回答,惜無一則準確。
《梁祝》之作曲者為何占豪,配器者為陳鋼。雖則作品隱約閃爍越劇旋律,可何先生不無自豪宣示,迄今為止,沒有一位越劇演員承認,哪段唱腔與《梁祝》似曾相識。
公允地說,作為中國20世紀最為偉大、最富盛名的兩部音樂巨作,《梁祝》以外,便是呂其明先生的《紅旗頌》。
陳鋼 (1935-) 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建國后入部隊文工團,十五歲開始音樂創作,曾經寫過一些無伴奏合唱和鋼琴間奏曲等作品。1955年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從師于丁善德、桑桐和蘇聯專家,畢業后留校任教。大學四年級時,與何占豪合作寫了蜚聲國內外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以后又編寫了《苗嶺的早晨》、《我愛祖國的臺灣》、《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清水江戀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樂作品。 1957年,何占豪考進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主修小提琴。那時,他們經常下鄉演出,每次都拉外國曲目。何占豪慢慢發現,聽他們拉琴的人越來越少。他開始思考,能不能用小提琴演奏出中國人喜聞樂見的音樂呢?于是,何占豪和丁芷諾、俞麗拿等6名同學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化實驗小組”。 起初,何占豪用越劇音調創作出了弦樂四重奏“小梁祝”,第一次嘗試用西洋樂器演奏中國戲曲音樂。 1959年春天,作曲系的陳鋼被派來與他合作。經過三個月的切磋琢磨,曲子終于完成了。有趣的是,當時曲子中并沒有“化蝶”這一段,因為他們執著地認為新中國的年輕人不應該迷信。音樂學院領導聽后哭笑不得,指出這是浪漫主義的一種創作手法。他們這才“放心”地把“化蝶”補出來,于是就有了今天長達26分鐘、被譽為“我們中國自己的交響樂”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寧波樂團小提琴招聘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寧波樂團小提琴招聘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