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兒童小提琴童年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兒童小提琴童年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所謂的童子功指的是從小就學小提琴,到大了以后技術就更成熟了。一般來說小提琴是越早學習就越好,這樣可以早早打好基礎,等到長大了對考大學,或者走專業路線都是很好的。
但是如果過了童年了,非常喜歡小提琴也是可以學習的,現在不少的退休老人都在學習小提琴。所以實際上學習小提琴是不受年齡限制的。
興趣是關鍵,如果孩子真的不感興趣,我覺得還是不要去浪費太多的時間在上面!
我是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小時候性格比較內向,比較文靜!我父親比較喜歡二胡,就讓我去學了!期間是一波三折,花時間花精力,每天練習兩個小時,手上長了一層老繭,到現在兩根食指都不一樣粗!練了六年,考了八級!現在荒廢了!比較這是家長喜歡的東西,不是孩子喜歡的東西!
建議家長可以跟孩子好好的溝通一下,先嘗試一段時間,如果真的是孩子不喜歡,就不要逼迫著去學,沒有太大的意義!
建議找到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東西!讓他自己心甘情愿的去練習!他自己嘗到甜頭了,得到肯定了,自然而然會堅持下去!
我家是農村的,小時候家里很窮,我們鄰居是水泥廠的職工,可以掙工資,而我爹娘在生產隊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到年底才分90多塊錢,我不記得是哪一年了,我們兄妹四個,那日子過的真的很緊巴。鑒于以上情況,我童年的夢想:長大了當個工人,靠自己的本事找份工作可以掙工資。也許你會偷偷笑我,可這真的是我當初的夢想。后來上了大學,畢業真的進了企業,我的夢想也變成了真!雖然夢想有點那個什么……,畢竟我也實現了夢想,不是嗎?
我童年最大的愿望,是找老師學唱歌。
我出生在上海遠郊的一個農村,那時候交通非常不便,那時候的家庭大多是普通家庭,我媽媽特別愛唱歌,我也是。有一次,音樂老師問我們想不想學唱歌?我非常高興,但媽媽不同意,她舍不得200元的培訓費!即便后來我偷偷拿了家里的錢,也沒有后來了,學了幾節課,媽媽不讓學了。
高中的時候,學校招合唱團成員,我報名通過了,廣播喊的時候,班主任在監考英語,不讓我去參加。后來合唱團得獎了,我特別羨慕,卻沒辦法。
這是我的故事,失敗,平凡。可是,我真的不愿意就這樣認命!我要開直播唱歌,我能唱好。相信自己!
感謝邀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吧!我小時候最初的夢想是想當作家,有個文學夢,現在家里還有很多手稿,那時年齡很小,寫出來的不知道怎么發表,也缺乏自信,最后放棄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初中的時候喜歡上了音樂,那時候劉德華很火,就想著長大當歌手,畢竟生活在農村,沒誰會支持這么荒謬的夢想,后來,也慢慢淡漠了。
父母的管教,學習的壓力,十二三歲的小孩子都喜歡讀很多課外書了,那時候的自己吸收了很多養分,有一天讀了一篇關于背包客的文章,從那后,我每次和別人談及夢想,總是很驕傲的對別人說“我長大要去流浪,無拘無束的當個背包客”,想想,那時候的自己真的簡單且傲嬌,人生哪有那么簡單與純粹,這個世界除了自己還有責任與擔當。
每個人的夢想都需要好好栽培與養護,更重要的是堅持與自我犧牲,堅持某一個信仰就要懂得放棄另一種生活吧!
每個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夢想總要自己的堅持與守護,愿每個有夢想的人,都能開花結果,夢想成真!加油!朋友!!!
感謝邀請!
我出生在60年代的農村,兄弟姐妹比較多,父親是小曲子(新疆曲子)民間藝人,彈的一手好三弦,并且能自彈自唱。我和哥哥姐姐們都是從小聽著父親的三弦聲長大,所以對音樂有著無限的熱愛(受父親的影響,兩個哥哥最終成為音樂老師)。剛記事時,就跟著哥哥學吹笛子,(當時“供銷社”賣笛子,幾毛錢一支,那時候錢很值錢,幾毛錢能辦很多事),上小學時又跟著哥哥們學二胡,二胡是哥哥們自己做的(用罐頭盒做的琴筒,用松木做的琴桿,用竹板做的弓桿)。就這樣的二胡,誰也不能“獨自享用”,大家都是輪流使用。那時候就夢想如果有一把真正的二胡該有多好!還有一個夢想就是將來到縣文工隊工作(這個夢想有點太低,導致我沒有大的作為)。
雖然哥哥們是我的啟蒙老師,但我學樂器的悟性似乎比哥哥們高,父親好像看到了這一點,專門去城里花八元錢(七十年代的八元錢對農民來說真的不少,那時候一只羊才五、六元錢)為我買了一把板胡,(那把板胡我保存使用了好多年)。
這真是“久旱逢甘霖”,我如獲至寶,無時無刻都在擺弄它。同伴們在外面玩耍、做游戲也吸引不了我,每天放學一有空就拉板胡。
有句話說得好:“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上初中時學校分來了一位音樂老師,他的板胡拉的非常好,每天晚上我就在他的窗下聽他演奏。《草原上的紅衛兵見到了毛主席》、《花兒與少年》等曲目現在還記憶猶新。學校成立了文藝隊,我順利進入。
在音樂老師的指導和本人的努力下,我很快成了文藝隊樂隊的主力。1975年全縣組織中學生匯演時,我的板胡獨奏《花兒與少年》榮獲表演獎。
高中畢業后,憑借我的板胡演奏能力,順利考取了縣文工隊(夢想雖然實現了,但感覺到這不是我最終的目標)。工作后,單位每年都組織外出培訓學習活動,在老師的指導和本人不斷學習和努力下,板胡演奏水平也進一步得到提高,我的板胡獨奏《紅軍哥哥回來了》、《秦川新歌》等曲目成為每次演出的保留節目,深受當地老百姓的歡迎。
多年后,我的工作有了變動,離開了我熱愛的音樂專業工作,但我對板胡的愛好仍然放不下,時不時的要拉一拉。在新的崗位,我的板胡也曾“大顯身手”,在地稅局成立5周年之際,自治區地稅系統舉辦的匯演中,我的板胡獨奏《紅軍哥哥回來了》榮獲二等獎,為地區局贏得了榮譽。
這就是我的板胡夢。有句話叫:“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由于我的夢想太狹小,可以說是沒見過世面的”井底之蛙“,所以導致我沒有大的發展,庸庸碌碌半輩子。通過我的自身體驗證明,我們的夢想一定要有高水準,只要有夢想,就一定會實現(即使實現不了更高的目標,降一個臺階也行)。最起碼敢想,敢做,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您的夢想是什么?能交流交流嗎?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兒童小提琴童年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兒童小提琴童年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