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才滿27歲的德國小提琴家茱莉亞·費舍爾(JULIAFISCHER),年紀輕輕卻不畏艱難,挑戰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這套著作。對于不熟悉她的人,這或許會覺得是不可思議的大事,但對不滿四歲就開始學小提琴的她而言卻是平常之事,茱莉亞·費舍爾二十歲便受邀前往美國與紐約愛樂合作,隔年就被唱片公司相中簽約,發行的首張專輯不出幾天就榮登德國古典暢銷榜榜首。
之后灌錄的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及組曲更是佳評連連,讓全球樂迷直接檢視她的琴藝,也證明她無懈可擊的訓練與天份。她拉奏的巴赫作品,更得到梅紐因的肯定,1995年她以12歲之齡拿下梅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青少年組第一名,同時獲頒最佳“巴赫獨奏作品”詮釋特別獎,接下來也在多項比賽中屢獲佳績,更因其優異的琴藝而獲邀在莫扎特誕辰250周年慶上拉奏莫扎特生前使用過的小提琴。
2005年她以哈恰圖良、普羅科菲耶夫、格拉祖諾夫等俄國作曲家的協奏曲錄音贏得萬眾稱羨的德國ECHO回音大獎;2006年《BBC音樂》雜志評選她為“年度最佳新人”;法國的音叉雜志亦將該年的音叉大獎頒給了她;2007年費舍爾被《留聲機》雜志選為“年度藝人”,從此幾乎全球各大首屈一指的指揮家與樂團都與她合作過,如西蒙·拉特爾、迪圖瓦與柏林愛樂、倫敦愛樂、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等。
至今為止,茱莉亞·費舍爾仍是當今樂壇罕見的兼備小提琴與鋼琴演奏實力,以及舉辦獨奏會與灌錄唱片水準的奇才。2008年,她首度以鋼琴家身份在法蘭克福的新年音樂會登臺,演出格里格的鋼琴協奏曲,之后又立刻持小提琴上臺演出圣桑《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不僅證實她的雙項全能,表現更技驚四座。
雖然成就非凡,但費舍爾從未刻意經營音樂事業,至今都懷抱赤子真心四處進行巡回演出以及進行教育事業。最近她與俄羅斯小提琴家基里爾·特魯索夫(KirillTroussov)合作演奏肖斯塔科維奇與普羅科菲耶夫的小提琴作品,演奏柔順細膩又不失大氣,與特魯索夫的配合默契。
茱莉亞·費舍爾的鋼琴啟蒙來源于母親,后來同時兼學小提琴,九歲進慕尼黑音樂學院學習,老師是意大利小提琴名師安娜(AnaChumachenco)。安娜雖然是意大利籍,其實是烏克蘭人,父親是奧爾(LeopoldAuers)的學生,這個門派的傳人如今所剩無幾,安娜能得父親真傳,等于是奧爾嫡系。這樣的師承直接把安娜拉到與海菲茨、米爾斯坦同門,而費舍爾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這一門下的嫡傳。如此的傳承絕對是罕見的正統,這也說明為何費舍爾會在灌錄首張唱片時選擇了俄羅斯的小提琴協奏曲而非德國曲目。
茱莉亞·費舍爾無論是演出還是錄音都能大獲成功的原因與她出色的樂感和富有個人氣息的藝術想象力是分不開的。在剛過二十歲時,她錄制的諸多作品就引起了專業人士和樂迷的注意。她對勃拉姆斯、布魯赫和德沃夏克小提琴協奏曲等傳統曲目的演繹不僅能夠激發起現代聽眾的興趣,同時還不失對于傳統的傳承。同時,技藝高超的她在帕格尼尼和薩拉薩蒂這類炫技作曲家的音樂上也有不俗的表現。
費舍爾演奏的這套《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錄音,使用的是當時才購入六年的瓜達尼尼1742年制名琴,以此宣布自己邁入當代最出色小提琴的陣容,同時也成為史上少數灌錄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的女性小提琴家,就連穆特、韓黛爾、艾麗卡·莫莉妮等世界級名家都瞠乎其后。茱莉亞·費舍爾的演奏為帕格尼尼的藝術樹立了一個嶄新的形象,她將這些隨想曲中飛速的經過句、大膽的跳躍、復雜的和弦以及高難的弓法淋漓展現。
她說:“這套曲目代表了二十四種不同的情緒,每一個小小的樂念都各異其趣,各有巧妙之處,也借此與樂迷分享她的音樂心情。”
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可以說是他小提琴演奏藝術的代表作品。尤其是第13首隨想曲和第24首隨想曲,頗具代表性,已被公認為小提琴家的試金石。這不僅是因為其中采用了大量高難度的演奏技巧,還因為作品中的豐富音樂內容,很能考驗出演奏者對音樂的悟性。
權威評鑒:
1.作為費舍爾的第二張Decca專輯,《24首隨想曲》處于有利地位,以她2009年發行的巴赫協奏曲的成功為基礎。她的措辭優雅,對帕格尼尼龐大的建筑旋律輪廓有著準確無誤的感覺,為每首作品賦予令人信服的情感。——BBC音樂雜志
2.費舍爾恰到好處的音調控制的是一個奇跡......她認為每一種隨想曲都不是展示工具,而是代表不同的情緒,她的成功令人欽佩。——CLASSIC.FM
3.費舍爾當然擁有這種具有挑戰性的演奏技巧,然而,她的技術不是那種華麗的,這些表演的獨特之處在于每件作品都成為浪漫色調繪畫的典范,而不僅僅是藝術表演。——《留聲機》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