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決勝時刻》展現了1949年中共中央進駐香山后,秉承“將革命進行到底”的信念,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終實現新中國成立偉大目標的過程。讓人驚喜的是,這樣一個宏大題材的作品,不僅讓人看到了“高燃起來”的歷史,也看到了“生動起來”的偉人,那些我們之前在課本上看到的自以為熟悉的歷史,在《決勝時刻》中生動而新鮮。
細節
讓歷史“高燃起來”
《決勝時刻》是黃建新繼《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之后推出的第四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黃建新導演之前表示,作為影片的《決勝時刻》有藝術創作,但大的故事脈絡是嚴格遵循史實的。不過,《決勝時刻》并沒有成為對歷史課本內容的復制,而是高燃而生動,這在于對歷史細節的展現與藝術化處理。
影片取名“決勝”“時刻”,一改歷史題材時間跨度大、事件鋪陳展現的傳統,將目光聚焦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因此有更充足的篇幅去展現更生動的歷史細節。談判桌上精彩的辯駁、國民黨方面人物的心路歷程,這些曾經被忽略的情節,在電影里都被重新書寫。國共談判與北平“秘密行動”一明一暗,一靜一動,顯示出這段歷史不為人知的緊張一面。
影片以渡江戰役切入,毛澤東“為了盡快結束戰爭”接受與國民黨進行和談,展現了一代領袖非凡的大局觀。而另一邊,為了達到劃江而治的目的,國民黨一邊派代表赴北平和談,一邊又派遣特務在北平城里搞破壞。與此同時,英美兩國蠢蠢欲動,英艦“紫石英號”在長江江面肆意橫行,企圖干預中國內政。毛澤東得知消息后,用一句“那就讓他們試試”的宣言隔空應戰,點燃了這場決勝的終極之戰。
文戲也細節生動。劇情中毛主席執意要看梅蘭芳的京劇。在劇院后臺,梅蘭芳見到了毛主席,表示自己早就想見主席。但毛主席卻說:“你的名氣比我大。”之后毛主席觀看了梅蘭芳的《霸王別姬》。其實這句話是在1949年7月6日,毛主席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時,會見了梅蘭芳之后說的,“北平人對梅蘭芳的歡迎程度不亞于歡迎解放軍進北平,你的名氣比我大”。
電影的結尾有一個特別的“彩蛋”,那就是經過修復的彩色版開國大典真實歷史影像,這也是觀眾們第一次在國內大銀幕上見證這一盛典的彩色影像。開國大典的彩色影像因為意外大火沒能保存下來,我們以前看到的畫面都是當時僅存的一些黑白畫面,這次修復影像彌補了這一遺憾。真實影像與電影創作影像相結合,讓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非常明顯,在這一部分,任何演員的表演都達不到這種感染力。
合家歡故事
新鮮而生動
如果說細節讓歷史“高燃起來”,《決勝時刻》還讓觀眾看到了“生動起來”的領袖。我們也驚喜地發現了一個“沒有見過”的毛主席的形象,他有著有趣的一面,愛聽戲竟然也“追星”,還給警衛員支招追女孩兒,說起英語來不比年輕人含糊;他平易近人,像看著我們長大的長輩一樣,安慰思鄉的少年,為他準備好一趟特別的回鄉之旅;當然他更有雄才偉略的一面,面對敵人毫不畏懼,面對侵略行為絕不姑息縱容。
領袖們的故事,也有詩情,影片中,任弼時把一曲小提琴曲送給最親密的戰友們,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用如此浪漫的手法表現出來,讓人不禁沉浸其中。演員的表演令人欽佩,黃建新本來找張涵予來演李宗仁,他卻自薦演繹毛人鳳,而被張涵予推薦來演李宗仁的濮存昕,還為了角色特意去醫院裝了牙托,演技派們戲里戲外都是滿滿真誠。
此次黃景瑜、王麗坤等年輕演員的加入也產生了特別的效果,他們所飾演的警衛員、播音員是歷史里的小人物,但也恰恰是小人物的故事讓歷史更加動人。這段警衛員與播音員的愛情,充滿了屬于那個年代的純真,黃景瑜飾演的談戀愛略顯“笨拙”的警衛員,甚至需要毛主席親自來牽線搭橋。這樣的革命愛情還挺甜!
從某種意義上說,《決勝時刻》可以稱為一部合家歡電影,對于年輕人和父輩來說,影片都是重溫一段熟悉而新鮮的歷史,年輕人還可以看高顏值演員談戀愛,父母輩可以重溫專屬于他們那個年代的記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倪自放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