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存在不少“神奇”的城市:這些城市在公眾層面的知名度不高,但在產業界卻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城市連同周邊村鎮圍繞某一細分產業形成集群,密切協作,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形成不可忽視的競爭力。在出海領域,中國品牌常被提及的優勢之一就是“供應鏈”,而供應鏈所指正是一座座這樣的城市。“中國的世界城市”將揭開全球化宏大敘事的面紗,聚焦制造業大國的毛細血管城市,真切展現中國供應鏈的困境與變遷。本期將聚焦江蘇省泰興市。
提起西方的“愛樂之城”,我們會想到維也納、塞爾維亞;殊不知,中國的“愛樂之城”卻位于江蘇省泰興市一個并不起眼的小鎮——黃橋鎮。數據顯示,中國生產的鋼琴、西管樂器、提琴、打擊樂器、吉他、電聲樂器等均占世界產量的50%-70%。而黃橋鎮則被譽為“東方的克雷莫納”、“中國提琴產業之都”,是全國主要的樂器出口基地之一,每年有70多萬把提琴出口至全球近90個國家和地區,產量占到整個中國的70%,全世界的30%。
從批量化生產到高端化定制,現今,黃橋擁有樂器及生產配套企業220多家、年產值超10億元,樂器產業已然成為這里的富民產業。2022年,泰興黃橋鎮的鳳靈樂器、鑫源樂器、寶韻樂器、高斯佳樂器箱包、華歌樂器、琴海樂器、菲諾樂器等7家企業組成“江蘇提琴展團”,參加了目前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國際音樂產業盛會美國阿納海姆國際樂器及音響展覽會(NAMMSHOW),通過線下展品遠程代理出展方式參展,產品涵蓋提琴、吉他、管樂等品類,展出種類多達200余款。
曾今的黃橋鎮是革命老區,“黃橋戰役”在此打響。60年前,黃橋鎮的第一批制琴工匠從田頭走進提琴工廠,幾十年來,通過技術鉆研,不僅搶占了國內提琴份額,更與德國、法國競爭,拼出了屬于泰興的海外市場。
從商貿古鎮到愛樂之城
南瀕靖江,東連如皋,北接姜堰,優越的地理位置,讓黃橋成為蘇中、蘇北地區通往蘇南的門戶。唐朝時,黃橋是個兵家必爭的商貿小鎮。往北可以買船直達泰州如皋,南部能去金陵和蘇杭,往東邊可以去通州販鹽經商,路上還配有為維修道路、傳遞信息而建的中途站,相當發達。近代,黃橋燒餅以軍糧的形式在戰爭時期登場,一首“黃橋燒餅歌”和黃橋戰役的回憶一起被留下。富饒的物資和歷來的商貿文明,都為后天小提琴產業的短道起飛奠定了基礎。
上世紀60年代,上海提琴廠五名工匠和一位演奏家來到黃橋,用幾百塊辦起了樂器作坊,為上海提琴廠配套生產五毛錢的琴頭和一塊錢的弓桿。這些能工巧匠帶著學徒,在摸爬滾打里做出了第一批本地的向陽牌小提琴,在當時艱苦簡陋的溪橋樂器廠中堅持著做琴。1984年,他們終于拿下了上海提琴廠的聯營協議,溪橋樂器廠變成了“上海提琴廠泰興分廠”。
經濟高速發展之下,提琴廠接的單也越來越多。1995年,黃橋這家小小的琴廠振翅單飛,獨立做出了6萬多把提琴,恰好趕上鄉鎮企業蓬勃生長的年代,一下超越了位于上海、廣州的“頭雁”,成了全國第一。賣小提琴和部件能帶來的收入和前景非常可觀,這令許多完全不懂音樂的農民開始轉行當學徒。懂得經營的黃橋人,采取了靠手藝和耐心的方式,把提琴制作的一個個環節拆成了超細致的生產線,薄利多銷。周邊鄉鎮也出現了做包裝的、印刷的、制造油漆和機器模具的相關配套企業,小提琴漸漸改變了這片地區的經濟結構。
上世紀90年代,國內外對小提琴的需求日漸增長。黃橋以聚集式產業鏈的低成本模式,搶占了初級學習者的市場,還利用交通和外貿的便利,將大量小提琴靠合作商銷往海外。2007年,黃橋鎮小提琴產業受到《洛杉磯時報》報道——“由于采用了流水線生產并擁有對每小時掙50美分感到滿意的熟練工人,鳳靈公司能以低于25美元的價格出售其產品……他們把德國和法國擠出了低價小提琴市場。”
產業蓬勃之下,黃橋鎮與時俱進,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不少中小企業在生產中采用人工或半自動傳統噴漆,成本雖低,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為解決這一難題,黃橋鎮著手推進“黃橋樂器智能環保表面處理中心”綠島項目。項目建成后,中小企業生產的樂器將被集中打磨噴漆,實現“綠色制琴”,也助力中小企業和提琴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黃橋鎮還在產城融合上下足功夫。全鎮遍布230余家制琴相關企業,在20多萬人口中,3萬多人從事制琴行業。學習樂器和音樂已經融入當地百姓的生活,當地的孩子幾乎都能在學校體驗提琴入門課,從小培養音樂素養,陶冶情操。自2017年起,黃橋連續6年作為“6·21國際樂器演奏日”中國主會場,是該項活動承辦時間最久、演奏陣容最宏大、國際上推介宣傳最多的合作城鎮,曾埋頭制琴的黃橋也成為遠近聞名的“愛樂之城”。
將精細化工做到全國第一
從普通小鎮到愛樂之城,黃橋小提琴產業的美麗蝶變,只是泰興推進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側影。地處江蘇中部,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泰興已經躋身2022年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20強。
除了“提琴之鄉”這一世界名片,泰興還把“精細化工”做到了“全國第一”,打造了全國最早的專業性精細化工園區之一——泰興經濟開發區。園區現有各類專業化工企業90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8家。依托新浦化學、濟川藥業、聯成化學、阿科瑪、長園華盛等龍頭企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優勢產業鏈和特色產業集群,擁有世界“單打冠軍”產品15個。
因堅持高端化、精細化、循環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方向,加快建設現代產業園區,泰興化工產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泰興經濟開發區先后榮獲“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綠色園區”、“國家循環化改造重點支持園區”等“國字號”品牌,目前在全國601家化工園區中位列第6。
與此同時,泰興正著眼于生物醫藥產業,打造從原料藥到制劑的一體化發展模式。總投資55億元的合全新藥研發中心及生產基地二期項目是2023年擬開工的重大項目,投資方是國內規模最大、全球排名前列的醫藥研發、生產服務企業,項目落地將推動生物醫藥產業以上下游一體化為方向,而新浦化學、頂峰油脂、東方九天、惠爾信機械、泰隆等一批“鏈主”“鏈核”企業,也將陸續上馬二期、三期等精細化工、新材料、高端裝備產業鏈項目。
國泰民安,百業興旺。古城泰興將特色產業作琴弓,高質量謀篇為琴弦,奏出中國式現代化縣域探索的奮進強音,用一次次的創新探索闖出縣域經濟的新路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