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小提琴這件樂器作為西方文化的代表自進入中國以來便開始了與中國文化相融合的漫長過程。中國小提琴藝術在中西文化的融合中不斷發展,無數作曲家、演奏家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為小提琴音樂表現中國題材、中國民族風情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本期經典藝術講堂線上課堂邀請到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劉霄與您分享中國小提琴作品的藝術魅力。
一、第一部中國小提琴作品的誕生
1919年,中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途經巴黎時寫下的小提琴獨奏曲《行路難》,被認為是中國人寫下的第一首小提琴獨奏作品。從此,中西文化結合的小提琴創作與演奏藝術宣告啟幕。
人們都知道李四光是一位著名的地質學家,但卻鮮有人知道他還有著很高的音樂素養。在國外留學期間,李四光利用課余時間學習了小提琴,并創作了《行路難》?;貒螅堃魳芳沂捰衙方淌趯ψ髌愤M行了校正。此后,曲譜一直保存在蕭友梅處。
二、中國小提琴經典作品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作者之一,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曾跟筆者說,當年音樂學院的師生去農村演出時演奏了很多經典的西方作曲家的作品。觀眾們在演出結束后祝賀時說,師生們的演出很精彩、很好聽,但大家聽不懂,不知道音樂里面在說什么,希望能演奏一些觀眾們熟悉的音樂。這番話深深觸動了何占豪先生。作為音樂工作者,除了有必要演奏和介紹西方的經典音樂給中國觀眾外,編創由西洋樂器來演奏的中國本土音樂作品已經迫在眉睫了,相信這就是現在我們熟悉的那些喜聞樂見的優秀中國小提琴作品的創作初衷。無論是現今家喻戶曉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協奏曲,還是舞臺上久演不衰的獨奏曲《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苗嶺的早晨》《金色的爐臺》《思鄉曲》《豐收漁歌》等都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群眾需求下誕生的杰出作品。
小提琴極具歌唱性和穿透性的音色以及在西方幾百年發展而來的演奏技巧與我國喜聞樂見的民歌、戲曲等音樂素材相融合,在作曲家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鬼斧神工地糅合編創之下,煥發出了令人驚喜的奪目光彩。既融合西方音樂立體豐滿的和聲音效,又發揮了小提琴令人眼花繚亂的復雜技巧,還在內容上立足本國文化,傳播正能量,弘揚傳統音樂的文化魅力,它們在幾代演奏家的弓弦之下響徹大江南北。
《梁山伯與祝英臺》無疑是其中最優秀的代表,它取材于民間傳說,吸取越劇曲調為素材,全曲近30分鐘,溫婉可人、氣勢恢宏,惟妙惟肖地娓娓道來,把這個蕩氣回腸的民間故事通過西方交響樂協奏曲的音樂表現方式完美地表現了出來,真的可謂音樂史上的創舉和奇跡。在演奏風格和技法方面,它也給演奏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戰,比如民族音樂中特有的滑音技術,既是音樂風格又是獨特的技術手段。作曲家盡可能詳盡地給這部作品標注了演奏方法注釋,幫助初學這部作品的演奏者盡快的接近純正的民族風味。現今,這部經典作品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外演奏家接受和青睞,有些人經過深入的研究揣摩,對于民族風味已經拿捏得越來越棒,但也有不少演奏者尚需繼續研究和努力。前幾年,首屆上海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把這部作品設立為指定演奏曲目,很多國外的選手都演奏了它,雖然每個人演奏的風格都不盡相同,甚至大相徑庭,離純正風味也有遠有近,不過作為原作者之一的陳鋼老師倒是說,特別開心聽到如此多不同的演繹,還得到了很多不一樣的感動。
《梁祝》于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蘭心大戲院作為上海音樂學院向建國10周年的獻禮作品首演。由時年18歲的上海音樂學院學生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樊承武執棒上海音樂學院學生管弦樂隊協奏。
《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取材于新疆塔吉克民族的音樂素材,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情。極難樂譜化的民間節奏和音調在作曲家天才的編創下被西洋記譜法準確地落實在五線譜上,這又是一次成功的創新。小提琴輝煌的技術在這部作品里也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演奏完畢常常會引起觀眾的滿堂喝彩。筆者在新疆烏魯木齊支邊工作時和當地的音樂家及樂團有過很多零距離的親密交流和合作。那里的音樂家都特別佩服曲作者對于這部作品的素材搜集及恰當的改編。他們說其實很多新疆民間節奏型由于復雜多變很難準確地記錄在五線譜上,他們在教學中大都還是口傳心授的形式。然而在這部作品中,作者通過采風和研究思索做到了既嚴謹準確地記錄了原始音調和節奏,又切合實際地把它們應用到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中,真的是妙筆生輝、令人稱奇。
塔什庫爾干,在維吾爾語里意為“石頭城”,因城北有古代石砌城堡而得名。世界著名的幾座高大山脈——昆侖山、喀喇昆侖山、興都庫什山、薩雷闊勒嶺在這里集結。塔什庫爾干縣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國相鄰,是我國唯一與三個國家有邊界的縣。
描寫大自然旖旎風光的《苗嶺的早晨》,展現惆悵思念之情的《思鄉曲》,傾訴漁民豐收喜悅之情的《豐收漁歌》等等,這些音樂精品無一不是借鑒西方作曲方式和演奏樂器來展現我們文化自信的藝術瑰寶。
苗嶺山脈,位于中國貴州省,是珠江水系與長江水系的分水嶺,是苗族主要聚居地之一。
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民族文化沒有優劣高下之分,都是世界文化優秀的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之間的碰撞和融合是推動世界文化進步的必然趨勢。隨著祖國的影響力在國際舞臺上持續不斷地上升,這些了不起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也必將持續不斷的綻放奪目光彩,乘風破浪,傳播中華文化的偉大力量。
藝術家簡歷
劉霄,當今中國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青年小提琴家之一。中央音樂學院最年輕的小提琴教授、博士生導師。17歲獲得法國MIDO國際小提琴比賽冠軍。作為小提琴教母多蘿西·迪蕾的再傳弟子,劉霄師從于迪蕾大師最喜愛的學生,世界小提琴大師宓多里,成為知名的Heifetz海飛茲工作室成員,同時他也是中國小提琴教育泰斗林耀基傳藝八年的高足。他是中國音樂家協會小提琴協會理事。曾三次獲得香港國際比賽榮譽教師稱號以及中國“文化獎”園丁獎。他曾擔任第三屆中國國際提琴制作大賽以及韓國第九屆國際青少年藝術節大賽的國際評委,也擔任了第二十五屆美國國際音樂比賽的評委。為表彰他在中美文化交流上的杰出成就,2009年美國堪薩斯州州長授予他州長金質獎章。
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教育部/策劃
劉霄/文
王伊/整理
下一篇
愛國之心小提琴,愛國小提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