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小提琴為什么要有弦軸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小提琴為什么要有弦軸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小提琴是一種很嬌小但發出的聲音卻很動聽的樂器,如今它的琴弦都是用合成材料制成的,可是在幾百年前,它們卻是用“貓腸子”制作的。不過,這里的“貓腸子”其實不是貓的腸子,而是綿羊的腸子。
據說當時很多制作小提琴弦的人都在屠宰場工作,因為那里容易拿到制作琴弦的原料——綿羊的大腸。 在拿到整條羊腸子之后,他們會小心地從頭到尾擠一遍,以擠出里面的糞便。接著,他們會把腸子里的脂肪、血管和膽汁去掉,并進行徹底清洗。
之后,他們會選出腸壁較薄的部分(腸壁較厚的部分拿去做香腸),剪成條,放進冷水中浸泡,然后再埋入硫磺熏制。最后,熏制完的材料被絞在一起晾干,到這時,價格昂貴、音調悠揚的小提琴弦就做成了。
材料就多了 但是大多是金屬絲小提琴號稱弦樂之王,是一切弓弦樂器中流傳最廣的一種樂器,也是自17世紀以來西方音樂中最為重要的樂器之一。
現在的四弦小提琴是16世紀從老式的三弦小提琴發展來的,1650--1730年間經斯特拉迪瓦里、阿馬蒂和瓜爾內里等家族加以改進而臻于完美。再后來的改良包括加長指板,增加腮托,用鋼絲和尼龍絲代替腸線琴弦等。小提琴包括琴身(包括琴頭、琴頸、指板和共鳴箱)、琴弦系統(包括弦軸、掛弦板、琴馬和琴弦)和琴弓。琴身為木制結構,以槭木和云杉為原材料配合制造的音色最佳;琴弦為金屬絲;琴弓由馬尾制成。小提琴屬提琴族樂器中的商音樂器,藝術表現力豐富,音色優美、表達含蓄、變化多端,具有歌唱般的魅力。小提琴是最具表現力的樂器之一,演奏技巧極其豐富,作曲家們經常用以引發作品的基調。材料就多了 但是大多是金屬絲小提琴號稱弦樂之王,是一切弓弦樂器中流傳最廣的一種樂器,也是自17世紀以來西方音樂中最為重要的樂器之一。
現在的四弦小提琴是16世紀從老式的三弦小提琴發展來的,1650--1730年間經斯特拉迪瓦里、阿馬蒂和瓜爾內里等家族加以改進而臻于完美。再后來的改良包括加長指板,增加腮托,用鋼絲和尼龍絲代替腸線琴弦等。小提琴包括琴身(包括琴頭、琴頸、指板和共鳴箱)、琴弦系統(包括弦軸、掛弦板、琴馬和琴弦)和琴弓。琴身為木制結構,以槭木和云杉為原材料配合制造的音色最佳;琴弦為金屬絲;琴弓由馬尾制成。小提琴屬提琴族樂器中的商音樂器,藝術表現力豐富,音色優美、表達含蓄、變化多端,具有歌唱般的魅力。小提琴是最具表現力的樂器之一,演奏技巧極其豐富,作曲家們經常用以引發作品的基調。小提琴由30多個零件組成。其主要構件有琴頭、琴身、琴頸、弦軸、琴弦、琴馬、腮托、琴弓、面板、側板、音柱等。小提琴共有四根弦,分為:1弦(E弦)、2弦(A弦)、3弦(D弦)和4弦(G弦)。小提琴琴身(共鳴箱)長約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側板粘合而成。
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質地較軟;背板和側板用楓木,質地較硬。琴頭、琴頸用整條楓木,指板用烏木。小提琴的音質基本上取決于它的木質和相應的結構,取決于木材的振動頻率和它對弦振動的反應。優質琴能把發出的每個聲音的基音和泛音都同樣靈敏地傳播出去。
小提琴有琴弦4根,原均為羊腸制的裸弦,約從18世紀起,低音G弦常包以銀絲,使其反應靈敏。現代則將G、D、A3根弦用纏金屬絲的羊腸弦或鋼絲纏弦,晚近也用尼龍弦。E弦改用鋼絲弦,使其在高音區的音色更佳。
琴弓作為樂器的附加物,最早出現在拜占庭帝國時代,但其價值就如平民老百姓一般身份低下,究其原因是與彈撥方法所產生的聲音相比,運弓生成的音質實在是太弱。到11世紀伊斯蘭征服者入侵西班牙時,把琴弓帶到了歐洲,不到100年的時間即為西歐社會所熟悉,并被廣泛使用。
擴展資料:
小提琴(violin)是一種超擦奏管弦得鳴提樂器。它廣泛流傳于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弦樂組中最主要的樂器。它在器樂中占有極重要的位置,是現代交響樂隊的支柱,也是具有高度演奏技巧的獨奏樂器。現代小提琴的出現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其制作本身是一門極為精致的工藝技術。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小提琴為什么要有弦軸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小提琴為什么要有弦軸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