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碼的位置|
琴碼的最佳位置,從理論上說,就是面板的中心部位,敏感部位;從實踐上說,就是最容易促使面板振動并引發音箱共鳴的部位,與提琴整體結構和配件最相適應相匹配的部位。我們所聽到的小提琴聲音,并非是單一的聲音,而是一種帶有綜合性質的整體樂音。
小提琴聲之所以出神入化,之所以銷魂蕩魄,就在于借助琴弓對琴弦的垂直磨擦為驅動力,將琴弦振動的金屬顆粒聲,通過琴碼傳導到面板。
再通過面板的過濾、擴展、輻射、發散作用,然后通過背板的接納、吸收、反射、壓縮作用,形成回環共鳴,最后通過兩個F孔蕩漾傳播開來。
在魅力無窮的琴音中,既包含琴弦的振動聲,又包括琴碼的振動聲;既包括面板的振動聲,又包括背板的振動聲;
同時,還應包括其他所有部位與配件的振動聲。一把優質提琴無論在拉奏還是在彈撥的時候,都能使人充分感受到甚至觸摸得到琴體的振動。
科學原理告訴我們:
聲音的起源在于振動,振動才是小提琴的硬道理。這種振動越是廣泛,音效越是均衡;越是和諧,音質越是純凈;
充分,音量越是宏亮;越是趨近于有序化與模式化,小提琴的音色越是優美動聽,富于藝術表現力和傳遠穿透力。
依據小提琴的聲學原理和歷史上積淀的制琴理念,尋找琴碼安放的最佳位置的固定范疇,就在于左右兩個F孔內外缺口之間。無論如何,琴碼兩個碼腳的上邊緣或者下邊緣,決不能超越兩個缺口所限定的區域。
因為范圍很小,調整的幅度也不宜過大。馬腳左右的外邊,與左右F孔的內沿距離必須相等;在此基礎上,就可以在F孔的缺口之間仔細上下調整琴碼的位置了。
雖然調整的幅度極小,但對于聲音的影響效果卻是極其靈敏。如果琴碼上下的位置安放處于最佳狀態,就會呈現出幾點特征:
1、彈撥四條琴弦產生的余音最長;
2、輕輕拉奏四條空弦的聲音較大;
3、四條琴弦的空弦以及音階上的聲音比較均衡;
4、使用琴弓加大力度拉奏,聲音不會出現沙啞和飄浮現象;
5、提琴聲音不會出現干癟單薄、缺少內涵的現象,出現較好的共鳴效果。
琴碼要立在橋線上,微微向后仰,以抵抗每一次調音時弦往琴頭方向拽動琴碼的頂上。
即使這樣,如果不時常扳正,日積月累,碼子也會往前彎曲,這時就要找修琴師把它矯正過來。注意,為了保護琴弦,扳正琴碼時要放松琴弦。
有的琴碼在E弦下面鑲嵌有一小塊烏木,防止琴弦勒進琴碼。也有的在E弦上套一個細塑料管或墊一小塊牛皮紙,有人認為這樣會影響聲音的傳導,不可取,而有人則認為它對聲音的影響不值一提。
琴馬上各弦間的距離要均等,不要有寬有窄。琴馬上嵌弦的凹槽不要開得過窄,過深,否則弦線緊卡在槽內,既會影響弦的振動,又易磨破弦線的表皮造成斷弦。
最后提一下,琴碼并非“越貴越好“,要針對想要找到的聲音去尋找琴碼,盡管那個最合適的琴碼可能不是最昂貴的琴碼,不要認為價格高的就是最好的琴碼。
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微信公眾號搜索(博陽提琴)
微博搜索(拉小提琴的鹵蛋)/(博陽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