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創建小提琴模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創建小提琴模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答:
很小的小提琴叫模型或者工藝品。
大小不同小提琴尺寸從大到小分為4/4,3/4,1/2,1/4,1/8,1/10,1/16 4/4尺寸適合臂長60cm以上,年齡11歲至成年人; 3/4尺寸適合臂長56.5-60cm,年齡9-11歲; 1/2尺寸適合臂長52-56.5cm,年齡6-10歲; 1/4尺寸適合臂長47-52cm,年齡4-7歲。 1/16-1/8尺寸的小提琴基本上作為模型或者擺設的居多
小提琴的尺寸有分為很多種,每一種尺寸所對應的身高和使用人群也是不一樣的,1/16、1/8的琴適用于三歲兒童;1/4適用于5-6歲兒童;1/2適用于身高130左右,7-9歲兒童;3/4適用于身高140左右以上的孩子;7/8的琴適合女士和個子、手比較小的成人,因此也叫坤琴,而4/4是身高150以上成人用琴,所以如果是身高是140的孩子的話適合用3/4尺寸的小提琴,不需要用太大尺寸的,這樣小孩子學習起來也會比較困難。
關于小提琴不同尺寸的適合身高,整理如下:
1/16 小提琴:身高105cm以下
1/10 小提琴:身高105-110cm
1/8 小提琴:身高110-115cm
1/4 小提琴:身高115-125cm
1/2 小提琴:身高125-130cm
3/4 小提琴:身高130-145cm
4/4成人小提琴:身高145cm以上
由于1/4以下小提琴尺寸差別較小,幼兒成長速度較快,可以間隔尺寸更換小提琴。
1/4—4/4小提琴尺寸差別逐漸加大,建議逐把更換,有助于琴童更快適應新琴!
1/4尺寸小提琴適合臂長47-52cm,年齡4-7歲使用。
1/16-1/8尺寸小提琴基本上作為模型或者擺設的居多。
請根據臂長選擇合適的小提琴尺寸(臂長指從左側頭頸底起至左手手掌心的距離。) 小提琴尺寸的大小比例,在十七世紀時發展至今我們所用的標準,4/4 , 3/4 是小提琴的常用大小尺碼.
樂器共鳴箱是指樂器內部用于放大和增強聲音的空間,通常是由共鳴腔和共鳴孔等組成。其原理是利用共鳴箱內的空氣柱與樂器本身的振動之間的相互作用,實現聲音的放大和共鳴。共鳴箱的設計和制作對樂器的音色和音質都有很大的影響。
共鳴箱的原理是利用共振,利用共振原理使頻率相同的聲音相疊加,其結果會使原聲加強。 共鳴箱詳細結構:以表面板、背面板以及夾在表面板和背面板之間的中間板的三層結構為基本,表面板和背面板由為使木紋方向成為板面方向而下料的單片板制成,中間板進行下料,以便用橫截面接觸表面板和背面板,把中間板以橫截面粘合在表面板和背面板上。
所有的樂器都有共鳴箱,沒有共鳴箱就不成樂器。電吉他不通電,就發不出聲音。笛子、簫等管樂,腔筒就是共鳴箱。二胡、琵琶、提琴類更不用說,即便是"口笛"口腔就是它的共鳴箱
樂器中常見的共鳴腔(如吉他/提琴等)是利用Helmholtz共振構造的,簡化的模型就是一個瓶口收緊的瓶子,這種結構在聲學上叫做“
Helmholtz共鳴器
”。它可以等效類比為一個彈簧振動系統或LC振蕩電路,瓶頸部分充當質量塊/電感的作用,瓶內的空氣充當彈簧/電容的作用。共振發生在管長等于1/4波長的奇數倍時(尾端開放的管),此時的輻射聲功率能夠得到極大增強
。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盡管向管口的邊棱吹氣產生的是無穩定音高的寬帶聲,但管樂器發出的是基音為特定頻率的樂音。再多說一句,像一些設備上的蜂鳴器 (beeper),就是微型揚聲器單元前再加一個1/4波長的細管,來增強某個特定單一頻率的聲功率,以達到足夠強的音量。則C4音所需管長為0.33m。長管確實可以是彎曲的,注意要安裝在聲源前,且尾端開放,管直徑須遠小于波長。
其他音依此類推,每個希望增強的音都需要單獨設計一個這樣的管子,這是這類共振的機理所決定的。
材料方面,金屬、密度板、ABS之類比較“硬”的都可以,只要你能加工出來就行,估計得用3d打印吧。。。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創建小提琴模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創建小提琴模型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