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小提琴127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小提琴127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小提琴是非常高雅的樂器,輕巧靈動,便于攜帶。學習小提琴可以陶冶情操,經常聽小提琴曲能提高音樂素養,尤其是胎教,幼兒教育方面,經常聽小提琴曲能達到益智的作用。另外小提琴非常難學,很多人學著學著就放棄了。長期堅持學習小提琴可以鍛煉一個人的意志。小提琴還可以和其他樂器搭配、融合,在交響樂里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給人以抒情敘事的感覺。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膚淺的看法,希望得到各位朋友的指導和分享。
練習小提琴,在四棵弦上,學者左手四個指頭,在弦上柔動,換把,技巧變化無窮,右手五個指頭持弓運弓,在不停的運動,兩手節奏感非常協調,腦系科專家說“經常柔動手指,促進大腦神經細胞得到活躍"說明法國心理專家講的是真理。
小提琴在弦樂中內涵,深不可測,豐富多彩!演奏的音色,純凈清晰,優美動人,奏出了人間悲歡離合的情懷…提高人的精神換發,消除思想的壓力煩惱。然而精神舒暢,身心健康長壽!
學小提琴最重要的是為孩子創造一個良性循環的開始,讓孩子愛藝術、愛生活、愛創造、使人格健全。演奏小提琴時,把理性的音符轉化為感性的聲音,是一種可感的情緒表達,能提高審美觀、陶冶情操、培養高貴的氣質。
﹙一﹚學小提琴能提高智商。
學小提琴必須接觸古典音樂。加利福利亞大學 勞爾教授的實驗表明,古典音樂對學生智商的提高有明顯的影響。我國教育部“ 十五” 規劃重點課題組研究發現:特定的古典音樂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有顯著效果。理學專家研究發現,接受過音樂訓練的孩子擁有更好的記憶力。因為拉小提琴時左右手動作要協調,手、眼、耳、腦同時調動起來,能開發左右腦的思維;拉琴過程中孩子的眼睛要不停地掃瞄樂譜,這對他們的觀察力、注意力也是很好的鍛煉。
﹙二﹚學小提琴能提高情商。
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國說過一句話:“ 讓孩子學琴,主要為的不是造就小提琴家,而是造就人,音樂對人的性情有極大的陶冶作用,會使人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一個有格調和品位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 所以說,學小提琴最重要的是為孩子創造一個良性循環的開始,讓孩子愛藝術、愛生活、愛創造、使人格健全。演奏小提琴時,把理性的音符轉化為感性的聲音,是一種可感的情緒表達,能提高審美觀、陶冶情操、培養高貴的氣質。
﹙三﹚學小提琴能提高素質。
我國著名科學家、地質部長李四光先生,就是一位在小提琴領域很有造詣的行家。在中國的音樂史料記載他創作的《行路難》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由中國人創作的第一部小提琴樂曲;
我國著名科學家、水稻專家袁隆平會拉小提琴;
愛因斯坦會拉小提琴;他說:“ 這個世界可以由音樂的音符組成,也可以由數字的公式組成,音符和數字公式,才是真正完整的世界” 。
﹙四﹚學小提琴能提高毅力。
學小提琴不是一件美差,需要付出努力。練琴時,下頜疼、手臂酸、手指痛,需要日復一日地堅持,這恰好是磨煉孩子耐心、毅力的過程;而當孩子克服困難取得了成績,既增強了自信,又提高了克服、戰勝下一個困難的勇氣。
下面是一些18世紀到20世紀80年代弦樂四重奏名曲:
海頓的68首樂樂四重奏,特別是晚期的艾爾德迪四重奏,作品76。
莫扎特的23首弦樂四重奏:他獻給海頓的六首(K. 387,421,428,458,464,465,作品10)被普遍認為是古典弦樂四重奏的頂峰之作。C大調第19號《不和諧音》,K. 465以其不調和的前奏著名。
貝多芬的16首弦樂四重奏聲譽甚隆。弦樂四重奏1-6號,作品18展示了他自海頓和莫扎特以來對弦樂四重奏發展的總結。之后三首,弦樂四重奏7-9號,作品59 也非常流行而甚至今天也是,因為這些作品大大地擴展其表現形式和吸收了新的情感和戲劇性。接下來也有弦樂四重奏10-11號,作品74《Harp》和作品95《Serioso》。最后,弦樂四重奏12-16c和大賦格,作品127,130-135,這最后五首弦樂四重奏和大賦格為作曲家最后的作品。雖然這些作品充滿著不妥協的斗志,被認為是最偉大的作品,但是相比起貝多芬中期寫下的浪漫詩篇,諸如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普及程度還是稍遜一籌。
舒伯特的d小調第14號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還有A小調第13號弦樂四重奏《Rosamunde》和他最后的G大調第15號弦樂四重奏。
孟德爾頌的六首弦樂四重奏。
史麥塔納的e小調第1號弦樂四重奏《我的生涯》。
勃拉姆斯的三首弦樂四重奏。
德沃夏克的F大調第12號弦樂四重奏《美國》。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小提琴127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小提琴127首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