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梁祝小提琴全篇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梁祝小提琴全篇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應該這樣說,中國在世界有名的小提琴曲子是梁祝,真正的家喻戶曉。數十年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一直得到音樂愛好者,甚至可以說不是音樂愛好者的眾多人的熟悉和喜愛。關鍵是得到世界的認可,這在中國的音樂界里實在是太少太少了。在去年疫情期間流傳著很多的視頻,其中意大利疫情封城時,意大利國家交響樂團首席在自家兩臺上演奏了梁祝片段。這就足以說明了梁祝的影響力。
《梁祝》全曲共分三個段落:相愛、抗婚、化蝶。樂曲內容主要描述梁山伯和祝英臺相愛卻不能在一起,最后雙雙化蝶的美麗傳說。
以"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
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鐘,首先五分鐘敘述梁祝愛情主題,然后是快樂的學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從十一分鐘開始進入第二段,祝英臺回家抗婚不成,樓臺會,最后哭靈。第二段和第一段長度差不多,也是十一分鐘。最后一段則是化蝶,可說是整曲再現。
曲子開始幾聲撥弦聲接著長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覺,以此來揭開序幕,有如從天上俯瞰人間,撥開云層,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變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題,二長二短加上一個結束句,綿綿長長,幽幽遠遠,仿佛祝英臺在身旁說著昔日的故事。然后在低音重復一次主題,回到人間落了實。
梁祝共三個段落。
1.呈示部。
這段音樂以輕松的節奏,跳動的旋律,活潑的情緒生動地表現了梁祝三載同窗。共讀共玩,追逐嬉戲的情景。它與柔和抒情的愛情主題一起從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與學習生活的兩個側面。結束部,表現了祝英臺有口難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2.展開部。
抗婚,表現了英臺的悲痛與驚惶。刻畫了英臺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樓臺會,把梁祝相互傾述愛慕之情的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哭靈控訴,深刻地表現了英臺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
3.再現部 。化蝶,表現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于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采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采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由鳥語花香、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長亭惜別、英臺抗婚、哭靈控訴、墳前化蝶構成的曲式結構。
《紅色小提琴》(Red Violin) 獅門影業公司(Lions Gate, USA)1999年出品 主 演:薩繆爾-杰克遜(SAMUEL L. JACKSON)
當年音樂學院的學生搞創作,是作曲實踐,并非刻意為之,但是恰到好處。經典往往就是這樣的吧。大師們的名作、代表作都是從內心出發,以飽滿的情感投入,刻畫各種藝術形象的。至于藝術形式或表演形式有程式化存在,更多是順其自然的表達。歌劇白毛女是民族化歌劇的實驗,黃河大合唱把西洋作曲法運用的十分充分,笛子曲揚鞭催馬運糧忙,借一管竹笛比較形象的描述生動活潑藝術形象等等,無不是大師們有心儲備,又無意渲染的好作品。
梁祝運用弦樂器小提琴,能夠發揮弦樂的復雜表現手法,更好表達愛情主題,如泣如訴小提琴演奏,余音裊裊的扣人心弦的曼妙聲音直接引人入勝,讓人沉浸其中,把人們心中那顆好奇心同情心憐憫心,感同身受的情感訴求表達的淋漓盡致,滿足人們對愛情的向往和期待。而打擊樂器或吹管樂器也不太可能表現此類主題,它們易于表現宏大明亮氣勢如虹的題材作品,在梁祝作品里此類樂器是烘托氣氛,也是不可或缺的。藝術欣賞需要審美體驗,不是純形式。謝謝邀請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梁祝小提琴全篇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梁祝小提琴全篇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下一篇
女性小提琴規范,女士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