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學琴,5歲起頻頻在音樂比賽中獲獎;13歲錄制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并且至今仍然保持著世界上最小年齡錄制這套炫技曲的紀錄;16歲去德國學習室內樂;24歲就被德國兩所音樂學院聘為教授。
耀眼的履歷,讓無數人艷羨。
很長一段時間里,楊天媧的名字,總擺脫不了“神童”這個前綴。
甚至,她的學習也從沒讓爸爸操心過。即便是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練琴上,她在學校的文化課成績也非常優秀。
但其實,“學霸”也有煩惱:
“我從來不喜歡大家都叫我神童,其實我小時候也練得很苦,但好像被人稱作神童之后,所有的努力都沒人能夠看見了?!?/p>
11月24日晚,小提琴演奏家楊天媧亮相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在奧斯莫·萬斯卡的執棒下,攜手上海交響樂團奏響拉羅的小提琴曲《西班牙交響曲》。
有些人,注定是“老天爺賞飯吃”的,楊天媧就是其中之一。
幼兒園時,因為被老師發現能聽出“絕對音高”,誤打誤撞走上了小提琴之路。
僅僅幾個月后,她就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獎項——北京市華姿杯小提琴比賽第一名。
跟所有的琴童一樣,楊天媧小時候也不喜歡練琴。她最喜歡的事情是看書,只要爸爸媽媽不注意,她就偷偷看書,甚至上廁所的時間都不放過,但還是被爸爸“活捉”了。
怎么辦?
她想出了一個“好主意”——把老師布置的曲子,花一天時間背出譜子來,之后練習時,她就把書放在了譜架上,手里拉著練習曲,眼睛看著書。在隔壁的爸爸聽著悠揚的琴聲,以為女兒練習得很是“刻苦”。
“現在想來,這樣也沒什么壞處,我既學會了快速背譜,又學會了一心二用?!?/p>
神童何以稱為神童?
“最重要的可能是對音樂的直覺吧。”
在楊天媧看來,有的人可能需要到了30歲,有了豐富的人生閱歷,才能拉出曲子中的某種情感,而神童可能10歲就能做到,“他可能說不出為什么,但就是能拉出來?!?/p>
但神童總有一天要長大,上天給你的這份禮物,也隨時可能“沒收”。
從神童到大師,太多人在半路就銷聲匿跡,亦或在一夜成名的光環中迷失自我。
“技術上的轉變,以及對音樂理解上的轉變,一定會發生。你必須要勇敢地去尋找自己的方向,走出自己的道路?!?/p>
如今,楊天媧長居德國當教授,她享受這里嚴謹的氛圍和濃郁的古典文化氣息。
但同時,她也對浪漫而熱情的西班牙文化著迷。
這次的音樂會上,楊天媧選擇了法國作曲家拉羅為西班牙小提琴演奏家薩拉薩蒂量身定做的作品《西班牙交響曲》,“雖然名字是交響曲,但它其實是一首小提琴協奏曲。這首作品里有很多民間音樂的元素,充滿了西班牙風情?!?/p>
除了沉醉于舞臺上的高光時刻,楊天媧也享受著為人師表的樂趣。
“在舞臺上這么多年,想拉的曲目基本都已經拉過了,我需要新鮮的東西。在教室里,當你把這些曲目教給學生的時候,你需要去解釋、去思考,這個過程中你會重新發現這些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