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去學琴,如果老師不說都不知道一本復印的小冊子學完,已經到了一級的小提琴水平了。之前只知道鋼琴四級,六級,八級,小提琴一級從來沒注意過,其實也是拉了半年覺得太難聽被媽媽我直接無視了吧。
這半年的點滴,分享給家有琴童學琴的家長。
~~~~~~~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是。
在決定選擇小提琴作為樂器學習之前,我和我們家小孩都沒見過小提琴,也沒聽過小提琴演奏會。去去上課的第一天,老師問學小提琴是小孩有興趣自己決定的還是?當我回答我定的時候老師秒懂了,又是往前沖的虎媽一個。
現在半年時間,小孩子的興趣度一直保持在5分的樣子(滿分10分),不高不低,說他沒興趣吧,好像有那么點,有時候練琴練的發火了家里氣壓超低我爸說不學了不學了的時候,小孩脫口反駁說:不行!說他興趣濃厚吧,好像真沒有,因為每晚的拉琴時間他都磨蹭的,各種理由希望不拉,完全沒有搭樂高坐飛機的熱情與興奮勁。但100多天就這么堅持下來了,興趣在漫長的學琴生涯中算不上最好的老師。
昨晚新鮮出爐了一個對話,把我笑慘了。
2,老師是最好的老師?是的。
決定學琴的那個夜晚,我在58同城上找了三位一對一的老師聊天,火速決定下一位,按照老師的建議淘寶了一只大廠出廠的200多塊錢的小提琴,我們就這么入門了。
我的選擇標準很簡單,1是自己出來帶學生的老師,單打獨斗更看重口碑和教授的過程,如果是去機構學琴,我們去體驗過一次雅馬哈鋼琴課,一個琴室15個位置,老師45分鐘寓教于樂地告訴了小孩子123的位置在哪里,僅此而已。所以個人看法不一樣,機構的老師更多是發一份工,對小孩子整個學習負責的不是他個人,所以盡心盡力自然比不上自己干的老師了。
2,現在的老師自己也有小朋友,比我家小孩小一點,更有同理心吧。最近我家小孩上課皮的一塌糊涂了,老師直接說剛來上課的時候靦腆不說話,現在越來越皮,不好管了呀,哈哈。
3,在58同城介紹頁面上,放上了自己和老師的照片,這就是資格的認證。事實證明,跟老師很重要,這半年我們學的不急不燥,把基本打扎實了再向前。
~~~~~~~
3,小提琴真的好難啊。
到現在為止,還是非常地鋸木頭。要拉出一首好聽的曲子,琴弦要穩不碰弦,手指壓的位置要對力度要對,最后才是節奏和熟練度。每次學完琴回家的第一個夜晚是我們的badday,忘的差不多了,重新熟悉一首曲子,回憶老師教的,往往,我們是要拉哭的。
上周拉的兩只老虎,我周一周二沒在家,他就自己在外婆面前練,等到我周三檢查的時候,發現第一個音,他識譜識錯了,把2認成了6,小孩肯定不承認呀,糾正過來的過程是滿臉淚水……
其實他們也是有小自尊的,不愿意承認自己錯了,但有個討厭的媽媽逼著他面對錯誤了,哈哈。
~~~~~~~
4,有監督拉琴的好媽媽嗎?沒有的。
那個學琴的小孩要成人長大以后才會不埋冤媽媽的恨的吧。
音樂和藝術是可以一生陪伴、受用的學科,沒有人要求你必須要學,要學的專,可是你擁有的這兩門藝術比起數理化更深深烙在你身上。或許只有藝術有這樣的魔力。
?所以在學琴這個10年+的時間里,考驗的不是小孩有沒有耐力,有沒有興趣,考驗的都是媽媽,愿不愿意一如既往義無反顧地陪伴下去。曾經,我自己學琴的時候,我媽我爸做自己的事情知道我每天練習了,結果那一個個的難關我很容易就放棄了,現在想來,畫畫、樂器、舞蹈、書法,哪一項不是需要家長一起在小孩子重復的、枯燥的練習中去幫他一把的呢?
所以不要陪伴,好好監督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