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家都崇尚使用無線藍牙耳機,它的便捷性無可厚非,但音質卻不如有線耳機。所以,對于我這樣的極客來說,更偏向于去享受優秀的音質,而不是享受便利。最近,我開始回歸有線耳機,享受高音質。前段時間體驗了徠聲新出的耳機——徠聲T100,199元代售價,給我帶來了一些驚喜,現在就跟大家說說我的體驗感受。
老規矩,先來開箱
耳機的包裝很mini,圓柱形,一直手就能夠抓穩,并且透過外包裝就能看到耳機的樣子。打開后就有一條耳機線,一對耳機腔體,兩副大小耳塞,收納袋和說明書(不用讀系列)。
接來就是我們的主角,耳機外側采用了黑灰相間的設計風格,中間用金色的Logo進行點綴,讓沉穩的外觀多了一絲激昂感,線材的顏色也為黑色。
佩戴及體驗
耳機的腔體比較大,看起來比較高級,很像是專業歌手在舞臺上佩戴的耳機,當然了,它跟專業級的有不小的差距,但是199元的耳機還要什么自行車?!它的佩戴設計區別于市面上大部分耳機,能夠很好的貼合住我們的耳廓,一定程度上加強了隔音效果,而且佩戴起來很舒服,久戴不累。
還有就是耳機的聽診效應,真的很小,這取決于兩個方面,第一:耳機的線材非常柔軟,大幅度減少了聽診效應。第二:耳機為掛耳設計,在走動和晃動的時候能夠減緩聽診效應的產生。
還有幾點比較人性化的設計,耳機有線控,平時切歌的時候就不用頻繁的拿出手機或者播放器,輕輕按幾下線控就能搞定,有時候來個電話,接聽也方便。還有就是插線口,為L型的3.5mm鍍金插頭,好處就是,我吃雞打王者的時候不會隔手,舒服!
使用了幾天,我發現有一點需要改善,耳機為可拆式設計,官方說可以更換搭配任意藍也模塊,讓其變成藍牙耳機,這點確實很好。但是徠聲T100有端口點不太穩,我一般聽完耳機會直接放在兜里或者是書包的獨立夾層,等我下次拿出來的時候卻發現耳機腔體跟線材已經分離,需要自行手動接上,一開始不覺得有啥不便,但次數多了也就麻煩了,每次都要重新"插"一次。
音質
這次的播放器設備選用的是OPPOReno2手機,采用了AKA4377aHiFi芯片,高音質立體聲DAC,獨立的耳放,徠聲T100的售價為199元,如果手機都推不動,那我覺得會很尷尬。
而實際情況是,手機肯定能推動這款耳機,這個大可不必擔心。在音質方面,徠聲T100采用了8mm石墨烯同軸霜動圈單元,一看到動圈單元,預計就是音質偏向中下盤。
實際上耳一聽,果真是,耳機整體的調音偏向中下盤,沒有那么通透,但聲場比較寬一些,總體來說不會很悶,適合聽一些比較帶感的音樂,比如搖滾,Rap,一部分流行曲等等。接下來,我分別談談徠聲T100的解析,低頻,中頻和高頻的表現。
解析里方面,我采用了一首《走楽-鬼太鼓座》來測試,歌曲的第8s就能聽到腳步聲和喘息聲,緊接著鈴聲緩慢響起,這些細節都能聽得很清楚。而到了3:27秒,琴弦開始響起,這里耳機的瞬態表現比較一般,有點拖泥帶水。在5:59秒對時候,鈴聲再次響起,這時候也能清楚聽到,說明耳機本身解析力并不差。
低頻方面,這方面就是徠聲T100的拿手好戲,用一首《渡口-蔡琴》來測試,歌曲開始,鼓聲響起,一次又一次的錘擊,有一定的彈性和深度,但是下潛不夠深,但每一次敲擊還是能給我帶來一些快感,在聽一些比較帶感的歌時,總能讓我很high,就比如《shakeit-SISTAR(???)》這首歌。
中頻這邊主要說一說人聲方面,由于耳機不夠通透,讓甜甜的/小清新的女聲失去了一些感覺,但是對于男生,特別是比較滄桑,溫柔的男聲,例如:《穩穩的幸福-陳奕迅》、《水星記-郭頂》、《消愁-毛不易》等等,就仿佛加了"大龍Buff",聽起來很暖,很有故事感。
最后來到了高頻,就這不是徠聲T100的主戰場了,在聽一些薩克斯和小提琴等樂器獨奏的時候,例如:《SpeakSoftly,Love》,就沒有那種明顯的穿透感。并且在聽一些女生高音,例如《泡沫-鄧紫棋》這一類歌曲時,也沒有體現出高音的極致感,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會終止,高頻沒有太多的延伸。
總結
其實我就想說一句話:沒有完美的耳機,只有適合自己的耳機。徠聲T100適合聽一些比較high的歌曲,流行音樂也適合。造型炫酷,佩戴舒服,都是它的優點,并且只需要一部手機就能推好這款耳機,作為199元的耳機,我認為它的素質并不差,也值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