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外國人吹薩克斯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外國人吹薩克斯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認為沒有區(qū)別,假如一個外國人用小提琴演奏中國小提琴協奏曲“梁?!?,你說是外國小提琴家演奏的好還是中國的小提琴家演奏的好?無論是外國和中國的指揮家的總譜還是演奏者的單譜,都是中國的作曲家譜寫的,沒有人會改動旋律,風格,調號和節(jié)奏,最多只是小提琴演奏家在弓法和指法上有一點點差異,一般的聽眾是聽不出來的。
總體來講區(qū)別不大。薩克斯想吹奏好不僅需要扎實的樂理基礎以及良好的樂感,更需要日復一日重復的基礎氣息以及速度節(jié)奏等練習,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這一點是一樣的。中國人也有很多優(yōu)秀的薩克斯大師。不過國外薩克斯普及發(fā)展的更早更普遍所以擁有更多各流派的薩克斯大師。但也有區(qū)別,比如黑人吹奏薩克斯爵士樂就有優(yōu)勢的,因為他們的音樂文化環(huán)境使他們對于節(jié)奏的敏感性顯然更加突出。另外從人們對于薩克斯音樂欣賞角度上對于中國人和外國人吹奏薩克斯方面也有心理方面的差別認識,就像大家普遍認為的中國人比較普遍比較謙虛內斂而外國人相對熱烈奔放。但這個差別主要是受眾心理認知方面的差別。
這是一個音樂理解問題,就好比外國人拉二胡怎么也不會比中國人拉的好一樣,這是自小的音樂接受與修養(yǎng)問題。國風曲調國人可以信手捏來是因為從小就被這種音樂熏陶。在技術問題上基本沒有難點主要是音樂的處理。
不知道題主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作為國人的我們應該尊重、愛護自己的民族器樂,如果題主感興趣我可以分享一些我身邊的外國人對我國民樂的看法:
一、神奇的樂器
嗩吶的外形看上去有點像西方的薩克斯,但發(fā)出的聲音要比薩克斯高,我的一位外籍同事之前嘗試過吹嗩吶,但發(fā)現這個樂器比想象中的要難,可看嗩吶的表演者吹奏起來又似乎不費力氣,所以他一度稱贊嗩吶是東方的神奇樂器。
二、喜樂、歡快的節(jié)奏
外國人的眼里嗩吶更像是足球場上歡呼的氣氛喇叭,只要進球了興奮的球迷們就會手舞足蹈,吹起口哨、喇叭等助威,同樣當外國人聽到嗩吶的聲音時,第一反應是一定有快樂的事情發(fā)生了。
三、民族的智慧
西方人會比較尊重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因為任何一種文化都是民族智慧的產物,通常他們會表現出尊重,但尊重并不代表喜歡,尊重是涵養(yǎng),喜歡則是個人的品味。
配圖來自網絡,一個畫畫的非專業(yè)的專業(yè)HR聊的不只是藝術。
嗩吶是中國傳統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在民間流傳最廣的吹管樂器。外國人對中國民樂尤其是嗩吶,應該是既驚訝又喜愛,甚至會覺得不可思議。
在2011年9月,作為浙江省和德國石荷州結為友好省州25周年的紀念活動上,浙交的14位樂手和當地的基爾交響樂團舉行了聯合演出。面對竹笛、嗩吶等民族樂器,老外甚至提出了拜師的請求。他們不敢相信用嗩吶也可以演奏“莫扎特”。
在2014年五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碭山嗩吶”受邀參加美國第十屆亞裔節(jié)演出,開幕式表演中,由5名中國農民組成的嗩吶演奏隊演奏了傳統嗩吶曲目《凡字調.叫句子》和現代曲目《普天同慶》。婉轉、悠揚、嘹亮的曲調征服了全場觀眾。本次活動中,主辦方授予碭山嗩吶節(jié)目“最佳音樂獎”。
表演結束后,不少美國觀眾向樂手請教嗩吶的演奏方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外國人吹薩克斯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外國人吹薩克斯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