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哈薩克斯坦絲綢之路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哈薩克斯坦絲綢之路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2012年7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與中國及中亞五國政府共同協商,最終確定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共同申報這一項目,并將申報項目名稱確定為“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遺產項目的線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線包括了中心城鎮遺跡、商貿城市、聚落遺跡、交通遺跡、宗教遺跡和關聯遺跡5類代表性遺跡共33處,以及沿途豐富的特色地理環境,申報遺產區總面積為42680公頃,遺產區和緩沖區的總面積為234464公頃。其中,中國境內遺產區總面積為28421公頃,遺產區和緩沖區的總面積為204011公頃。遺產項目共計包括三個國家的33處遺產點,其中吉爾吉斯斯坦境內3處,哈薩克斯坦境內8處,中國境內有22處。在會議審定時遺產名稱修改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屬絲綢之路東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絲綢之路交通與交流體系中具有獨特的起始地位和突出的代表性。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紀,興盛于公元6至14世紀,沿用至16世紀,連接了東亞和中亞大陸上中原地區、河西走廊、天山南北與七河地區4個地理區域,分布于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和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境內。沿線遺跡或壯觀巍峨,或鬼斧神工,或華麗精美,見證了歐亞大陸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6世紀的時間內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階段,以及在這段時間內多元文化并存的鮮明特色。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在東亞古老的華夏文明中心和中亞歷史悠久的區域性文明中心之間建立起長距離的交通聯系,在游牧與定居、東亞與中亞等文明交流中具有重要意義,并見證了古代亞歐大陸人類文明與文化發展的主要脈絡及若干重要歷史階段以及突出的多元文化特征,是人類進行長距離交通、商貿、文化、宗教、技術以及民族等方面長期交流與融合的文化線路杰出范例。
哈薩克斯坦是一個位于亞洲中部,以原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而著名的國家。
首先,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面積第九大的國家,擁有廣闊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
其次,哈薩克斯坦在地緣政治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位于亞洲和歐洲的交界處,與中國、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相鄰,具有重要地緣戰略意義。
此外,哈薩克斯坦的經濟以石油、天然氣、鋼鐵等資源為支柱,同時也有農業和畜牧業等傳統產業。
總的來說,哈薩克斯坦是一個擁有豐富資源和地緣戰略優勢的國家,對地區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國家之一,位于亞洲大陸的中心位置,東南鄰中國,北部和西部與俄羅斯接壤,南部毗鄰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
它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國內使用哈薩克語和俄語兩種官方語言。
哈薩克斯坦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如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等,并且擁有廣闊的農業土地,是個極具潛力的發展中國家。
同時,哈薩克斯坦在全球戰略地位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地位。
哈薩克斯坦是位于亞洲中部的一個國家,是中亞五國之一,毗鄰俄羅斯、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是在1991年蘇聯解體后獨立建國的,首都是阿斯塔納。該國土地面積很大,是全球最大的內陸國家之一,以昆侖山脈和天山山脈為界。哈薩克斯坦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主要民族是哈薩克人,語言是哈薩克語和俄語。經濟上主要依賴天然資源,如石油、天然氣、鈾等。哈薩克斯坦是新絲路經濟帶的重要成員之一,加入了亞洲開發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多個國際組織。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哈薩克斯坦絲綢之路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哈薩克斯坦絲綢之路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